減煤 讓我們呼喚藍天白云
![]() |
藍天白云讓人心曠神怡。 |
![]() |
光伏安裝 |
![]() |
繁忙的煤場 |
![]() |
學校里安裝的用電變壓器。 |
中國的大氣污染與長期以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有很大關系,這種能源結構雖然支撐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今年,國務院發布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強調源頭防治、標本兼治,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為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其中,減煤控煤、凈化空氣的行動正在全國深入開展中。
督察重點區域
我國能源結構是富煤、缺油、少氣,煤炭成分復雜,主要指標有灰分、硫分、揮發分、水分等。構成元素有碳、氫、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組成,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氯化物、粉塵等有害物質,造成空氣污染。
汾渭平原是黃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臺塬階地的總稱,包括11個地級市。該平原地處煤炭產區,分布有大量依賴煤炭的焦炭、電解鋁等行業,空氣污染嚴重。據統計,2015年至2017年,在全國空氣質量不斷改善的大背景下,汾渭平原PM2.5、PM10、二氧化氮、臭氧濃度卻均呈上升趨勢,已被列為環境污染三大重點防控區域之一。
汾渭平原也是散煤廣泛使用的區域,用量大、煤質差導致冬季散煤排放量占燃煤排放總量的40%,汾河谷地戶均散煤用量高于京津冀等地區。
分析汾渭平原大氣污染嚴重的原因,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說,一是結構性污染較為突出,重化產業聚集,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運輸結構偏公路的問題比較突出;二是散煤清潔化替代、“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相對緩慢滯后;三是治污壓力傳導還不到位。
為解決汾渭平原環保欠賬的問題,從今年8月20日起,90個督查組進駐汾渭平原11個城市的83個縣市區進行督查,將持續到明年4月28日。截至目前,督查組已在汾渭平原開展4個輪次強化監督,共檢查3.52萬個企業(點位),發現涉氣環境問題4613個,其中,工業企業問題1401個,揚塵問題1246個,揮發性有機物問題662個,燃煤鍋爐淘汰問題541個,涉氣“散亂污”問題359個。
除汾渭平原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也是重點監管區域。生態環境部于今年6月啟動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對重點區域強化督查,這一活動也將持續到明年4月。
煤炭消費下降
自2013年向污染宣戰以來,中國的減煤控煤行動力度不斷加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7年底,中國煤炭消費下降3.8億噸,3100億千瓦時電力替代了煤炭和油品,200億立方米天然氣替代了燃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能源結構調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速度最快的時期;2017年,6.2萬余家“2+26”城市涉氣“散亂污”企業被清理整頓,對PM2.5濃度下降貢獻率達30%。
同時,中國也在大規模地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李克強總理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了一項治霾的“硬任務”: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這一目標目前正在實現中。據統計,2017年,我國累計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占煤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的71%。現在,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全國超過半數的燃煤機組已完成超低排放的改造,京津冀區域已完成全部燃煤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
散煤治理在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作為全國累計煤炭生產和外調量最大的省份,山西省著重抓好散煤治理,在“雙替代”(“電代煤”和“氣代煤”)的基礎上強調因地制宜,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
全國煤炭消費第一大省山東省在2017年首次實現煤炭消費量下降。據了解,山東的電解鋁行業高速發展造成自備電廠數量井噴式增長,導致其煤炭和電力消費量居高不下。山東省轉變思路,通過“外電入魯”和光伏、風電等“新動能”替代“舊動能”,來實現能源結構轉型,促進產業升級。
隨著煤炭生產和消費的下降,各地空氣質量明顯改善。2017年,全國338個城市PM10濃度平均下降22.7%,超額完成《大氣十條》預定目標;全國74個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氣顯著減少,大氣重污染天數平均減少22天,空氣質量總體改善,人民的藍天幸福感得到提升。
系統綜合整治
當前我國煤控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但各地結構性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實現煤炭減量替代目標面臨著挑戰。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能源轉型國際研討會上,“煤控研究項目”課題組分享了《“十三五”煤控中期評估與后期展望研究報告》初稿。報告認為,“十三五”后期,進一步推動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面臨諸多挑戰:電力消費增速高;現代煤化工一些產品產能投資過度,加劇煤炭消費增長壓力;耗煤部門去產能與減煤耗效果不明顯;對電力產能過剩的風險重視不足;散煤替代的一些措施中,政府投入高、經濟性差等。
要想最終打贏藍天保衛戰,重要舉措之一就是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按照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要下降到58%以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1億噸以內。同時,中國已表態認真履行《巴黎協定》,承諾全國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同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
實現上述目標,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對此,有關專家建議,各地應從控增量、減存量、抓節能、促替代、講效果、重協同等六個方面建立減煤控煤的“綠色標尺”,還需將控煤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保持政策一致性,深入挖掘重點部門節煤潛力。
此外,現在的控煤減煤工作與過去不同的是,不僅僅關注某單一產業,更注重統籌鋼鐵、水泥、電力等產業的協同發展。比如,在水泥行業可以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污泥、廢棄物。在鋼鐵行業要提高廢鋼的消耗比例。
.
.
.
財經快報網 http://news.17ca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