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研究 > 正文

科學保護大熊貓 積極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

在科學發現大熊貓15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大熊貓“老家”雅安——

4月1日,“我愛大熊貓”國際少兒明信片繪畫大賽啟動儀式在雅安舉行;5月中下旬,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國際論壇將在雅安舉行……150年前的4月1日,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雅安市寶興縣鄧池溝的叢林里,取得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發現:對一只活體大熊貓進行了完整記錄并將其標本送往法國,后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鑒定為動物新種。從此,大熊貓走入人類科學研究視野,并收獲世界各國人民的寵愛。

在科學發現大熊貓150周年之際,記者來到大熊貓“老家”雅安,探尋一個半世紀以來大熊貓從深山走向世界的歷程。

科學保護大熊貓

實現發現保護繁育野化放歸完整歷程

車出寶興縣城,越過青衣江大橋,沿著東河向北而行約30公里,一片原始森林撲面而來——寶興縣蜂桶寨自然保護區到了。這里是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也是如今的核心保護區。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發現1864只野生大熊貓,超7成分布在四川。“寶興共180余只,每一只都彌足珍貴。”保護區管護站負責人李貴仁說。

保護僅僅是第一步,要想完成大熊貓種群延續及復壯,最關鍵的是擴大野生種群。

大熊貓繁育技術在川內已然成熟。距離寶興縣80公里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平均每年都會誕生10只左右大熊貓幼崽,近年來成活率更是達到100%,成為大熊貓種群延續的重要力量。

但大熊貓野化放歸難題卻久攻不破。

“被放歸的大熊貓可能因意外、疾病、無法適應野外環境而難以存活。”四川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唐博說。

2009年4月29日,栗子坪保護區完成了一次成功嘗試——被救護于甘孜州瀘定縣興隆鄉的野生大熊貓“瀘欣”在栗子坪放歸野外。幾年后,經當時的省林業廳確認,“瀘欣”已產下一雄性幼崽。這意味著全球首次成功實現異地野外放歸大熊貓。

至此,雅安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實現大熊貓發現、保護、繁育、野化、放歸完整歷程的地方。

繪制生態地圖

積極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

“瀘欣”之后,“淘淘”“張想”“雪雪”“華姣”“華妍”“張夢”“映雪”“八喜”等8只大熊貓又先后放歸栗子坪。

2017年12月28日,在野外成功生存5年后,野化放歸大熊貓“淘淘”被成功回捕,驗證了人工繁殖大熊貓經過母獸帶崽野化培訓方法放歸自然的成功,也創造了人工繁殖大熊貓放歸野外存活時間的新紀錄。

其中的一個關鍵,是野外放歸通道及大熊貓野外監測體系的建立。

唐博介紹,目前栗子坪有約500個紅外線探測器,基本覆蓋整個保護區,戴有項圈的大熊貓,其心跳等生命體征可得到實時監測記錄。同時,13名監測隊員常年在野外巡查監測。

目前,大熊貓野外監測體系正向寶興、天全、蘆山、滎經等縣大熊貓棲息地覆蓋。在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中,雅安野生大熊貓數量已比全國第三次大熊貓調查報告的數據大大增加,從259只增加到340只,實現了大熊貓數量持續恢復增長,核心種群繼續壯大。

野化放歸并非終點,而是另一個檢驗當地生態建設的起點。

半個世紀內,四川已陸續成立自然保護區169個,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近1/5。

以雅安為例,森林覆蓋率達到65%,境內由北向南分布邛崍山系至大小相嶺大熊貓棲息地,正在建設的泥巴山大熊貓棲息地廊道,連接了瓦屋山、大相嶺、邛崍山大熊貓棲息地,是大熊貓基因交流的重要通道,不斷繪制大熊貓“老家”的生態地圖。

推動更高層級的大熊貓保護工作,四川也在發力。

2018年10月2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成都成立。今年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7個分局在相關市(州)同時舉行掛牌儀式。

輸出136只大熊貓

“和平使者”聯系四川與世界

3月28日,國外媒體報道,旅居美國加州圣地亞哥動物園的大熊貓母子——27歲的“白云”和6歲的“小禮物”將于4月下旬被送回中國。圣地亞哥的居民這樣表達他們的感受——“心都碎了”。這兩只大熊貓來自四川,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的成員。

新中國成立以來,雅安共輸出136只大熊貓,其中有18只以和平友好使者的身份安居異國他鄉。

一項調查顯示,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符號的認知,排在第一的就是大熊貓。“大熊貓已經走出雅安,成為四川乃至中國溝通世界的‘使者’。”大熊貓文化研究專家譚楷認為。

碧峰峽基地旅游部門負責人高曉文對此深有同感,“基地設有志愿者服務項目,每年都有不少國外粉絲來到碧峰峽基地當大熊貓志愿者,時間長達兩三個月。”

“大熊貓科學保護工作,四川的成果有目共睹。不過,圍繞大熊貓的文創產業做得還遠遠不夠,特別是成都以外的其他大熊貓棲息地。”著名大熊貓文化研究學者孫前認為,“我們不僅要重視大熊貓的科學價值,也要重視大熊貓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

譚楷也認為,要深度挖掘大熊貓文化資源,應與市場融合,在旅游、動漫、出版、網絡方面找到結合點。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成都IFS)的爬墻大熊貓成為地標就是很好的例子。

目前,成都市、雅安市和平武縣已試點建設大熊貓文化創意產業園,將合力打響大熊貓品牌,推動具有四川特色的“大熊貓”文化走向世界。

關鍵詞: 保護大熊貓 大熊貓國家公園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