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研究 > 正文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聚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50余位國內外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投資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此間齊聚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為中國經濟“研判把脈”,給出“首席方案”。

“我們的經濟已經不可能只靠外循環或者內循環,任何一個單一的循環都不能維持未來可持續的增長。所以說‘雙循環’不是一種選擇,我認為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告訴中新網記者。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也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的供給和需求“雙中心”。“我們可以用內循環來帶動整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拾級而上,這是符合世界發展客觀潮流的選擇,從一個扁平化的全球世界進入一個三中心、多層次的全球化世界。”

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圓桌討論 高志苗 攝

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圓桌討論 高志苗 攝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則表示,“循環”不是一個新概念,以前也提出過要參與國際大循環。“但這次提出‘雙循環’是有重點的,說明需要加大國內需求的重塑和提升。”

在華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牛播坤看來,未來全球產業鏈將有幾方面的發展趨勢。“關鍵核心、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會回歸本土;產業鏈會出現區域化、分散化的特征;基于中國,未來可見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有相當部分的產業鏈還是會向中國集聚。”

“內循環里有進口替代,也有中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使我們成為它的進口增量。我覺得中國的雙循環不光對中國來講是機會,對全球來講也是機遇。從世界角度看中國的雙循環就是中國要帶來更多的增量,中國不帶來增量,全世界也沒有增量。”沈明高強調。

在程實看來,新格局的出現也將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消費重心的下沉,個性化細分市場的發育,以及服務進口需求的回流,都在給整個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越來越多的新機會。”

未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怎么走?程實稱,伴隨著雙循環模式的確立,中國的供給側將進入到價值鏈重塑的全新過程。

“中國未來通過內循環打造自己內部全新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然后實現以鏈入鏈,進入到外循環的狀態。我們要在研發設計領域培養科創頭雁,在品牌營銷領域培養國貨潮牌,加工制造領域強調隱性冠軍。”程實強調。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則強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需要增強系統性和安全性。“我們做國內產業鏈重構,在外循環這條線上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確保我們能夠把足夠多的國內需求向國外開放。但又要確保即使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我們國內體系還能轉起來。”(高志苗)

關鍵詞: 經濟學家論壇 雙循環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