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研究 > 正文

外賣體系內可供拓展的利潤空間已日趨有限

據媒體報道,截至 2020 年底,全國外賣總體訂單量將達到 171.2 億單,同比增長 7.5%,全國外賣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 8352 億元,同比增長 14.8%。我國外賣用戶規模已經接近5億人,80后和90后是餐飲外賣服務消費的中堅力量,而他們所訂的外賣餐食并不局限于一日三餐,也包括了下午茶、夜宵等。

市場規模的擴大,使得相關企業數量出現較大幅度的增加。今年我國新增外賣相關企業超過67萬家,一二三線城市餐飲外賣的消費者滲透率已經超過96%,而網約配送員也在去年2月正式列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外賣員總數早在2019年就突破了700萬人。而從餐飲企業規模來看,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1238萬家餐飲企業,其中96%是個體工商戶。

一邊是中小餐飲企業乃至個體戶,一邊是分散在城市各處的消費者群體,聯結他們的是“勤勞的”外賣員。這樣的體系是如何運轉的呢?當一個外賣送餐員被系統派單后,來回奔波半個多小時乃至更久,將某個小商家的一杯奶茶送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界面還有各種滿減時,這單生意到底誰賺了,外賣員、商家、平臺、消費者?似乎大家都賺了一點點,但都賺得那么辛苦。171.2億單、8352億元的市場,就是這樣一單單“辛苦錢”組成的。在龐大的市場背后,營銷成本是這個體系最大的支出項目之一。

事實上,隨著人力和餐飲成本的上升,以及各地對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等外賣配送常用車輛的規范使用,外賣體系內可供拓展的利潤空間已經日趨有限,換言之,算計幾元錢配送費、如何讓“困在系統里的騎手”在最短時間跑更多的店面,不會改變這一體系的現狀。當下外賣體系真正需要的,是讓體系如何重構和更加高效。畢竟,外賣平臺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數據,從消費者偏好、位置分布到餐飲情況,這些數據都有助于完善整個系統。

甚至于,外賣不只有一個平臺、一個系統,消費者、商家和網約工也不能只有一兩個選擇。這就有賴于激發市場競爭促進平臺進行創新轉型。其實,在互聯網外賣平臺興起之前,許多企業都有自己的外賣體系,既包括一些知名餐飲連鎖企業,也包括部分大型連鎖商超,這些體系甚至在今天依然存在。對于這些企業而言,需要重新喚醒自己的網頁端、小程序和APP。要知道,更好更高效的運轉系統,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配送體系,是這些企業在外賣時代的優勢所在。

也就是說,不論是什么樣的外賣平臺,不論是什么樣的配送體系,其最終目的應該是讓商家、消費者、網約工、平臺四方在“不過度內卷”的前提下取得共贏,促進經濟活躍發展,讓包括個體商家、外賣員等在內的行業參與者整體增收。要知道,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再去琢磨從各方身上賺那三瓜兩棗的“辛苦錢”,真得很沒意思,也很沒意義。

趙昂

關鍵詞: 外賣體系 利潤空間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