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研究 > 正文

“中原糧倉”背后:一手“育種”,一手“抓糧”

2021年河南省兩會期間,“糧食安全”成為部分代表委員呼吁的重點。

近年來,“中原糧倉”越堆越高。河南省政府省長尹弘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河南“十三五”期間產糧“成績單”:糧食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其中,2020年糧食產量達到1365億斤。

滿當當的“糧倉”背后,是一手“育種”,一手“抓糧”。

河南省政協常委郭天財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稱,“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有生命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農業生產資料。”

近年來,河南主要農作物育種先后有5個小麥、玉米品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該省糧食產量實現“十七連豐”提供重要品種支撐。

“但是種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平,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郭天財坦言,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挖掘創新和種業產學研用、育繁推加一體化融合度差等問題依然存在。

郭天財認為,河南應集中全省優勢資源,盡快突破種業“卡脖子”難題,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品種,為河南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為穩固農業基礎、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提供強力支撐。

河南省政協委員呂心陽建言,河南應支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種業企業,實現育繁推一體化,推進種業企業上市融資,打造中原種業“航母”。

河南省政府工作中提到,2021年要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郭天財認為,河南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要再有新作為、再作新貢獻,就必須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立足打造新時期糧食生產核心區,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質量提升工程,不斷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抗御自然災害能力。

鑒于目前中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約束趨緊,糧食生產成本高企和比較效益下降的實際。

郭天財表示,國家還需完善加大對種糧農民補貼政策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以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農民成為最體面的職業,國家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遭受嚴峻沖擊,國際糧食市場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在郭天財看來,盡管中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但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缺、耕地后備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中國的糧食安全必須警鐘長鳴、未雨綢繆,任何時候都不能讓糧食成為我們的軟肋而受制于人。”

作者 闞力

關鍵詞: 中原糧倉 育種 抓糧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