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研究 > 正文

天儀研究院實現國產商業SAR衛星批產組網

2月27日11時06分,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制的巢湖一號衛星和創星雷神號衛星,搭載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2顆衛星正常入軌,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巢湖一號衛星是“天仙星座”首發星,其應用需求由天地信息網絡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提出,天儀研究院為衛星總體,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簡稱“中國電科38所”)為載荷總體,聯合負責衛星的研制。這也是天儀研究院與中國電科38所繼聯合研制我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后的第二次合作。

巢湖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將推動“天仙星座”建設以及SAR數據行業應用,助力安徽省合肥市打造空天信息產業的新高地,也標志著天儀率先實現國產商業SAR衛星批產組網和在軌商業化運營。

近日,天儀與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正式簽署合約,共同開展“華水星座”建設及數據應用合作,雙方將利用巢湖一號衛星開展水利行業SAR數據應用的先導性研究,為華水一號衛星的成功研制與發射披荊斬棘,這將有助于解決我國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問題,對我國水利行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與海絲一號衛星相比,巢湖一號衛星進一步優化了衛星平臺和雷達載荷設計,使得衛星在成像幅寬、分辨率、最大成像時長、數據傳輸、軌控等核心能力上均有了顯著的提升,并增加了區域多點目標的連續成像能力、精密定軌能力及在軌AI處理功能。

依托天儀全球自動地面站網絡及SAR遙感衛星全天時全天候獲取穩定預期遙感影像的特性,巢湖一號衛星將具備6小時應急成像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高效、可靠的SAR衛星遙感數據服務。

天儀也將利用巢湖一號與海絲一號兩顆SAR衛星向用戶提供7x24小時響應的應急成像服務,并將依托天儀遙感數據中心,形成綜合高效的全球對地觀測和數據獲取能力,在向用戶提供自動化存檔/編程影像訂購和全過程感知服務的同時,助力我國應急體系建設。

創星雷神號衛星由雷神研究院委托銘劍電子及天儀研究院開展基于COTS器件的星上數據的星上內部傳輸和加密存儲技術驗證,為后續開展低成本民用航天載荷積累技術和在軌經驗。三方還將利用低軌衛星和地面站的組網魯棒性,驗證通過分布式網絡系統技術提高星上數據存儲可靠性的可行性。

創星雷神號衛星上同時搭載了極光2號探測器及“天格計劃”的三個實驗衛星載荷GRID-03B、GRID-04和GRID-AICore。

極光2號探測器是極光探測器的升級版。與極光探測器相似,極光2號也是基于氣體像素探測技術的X射線偏振儀。在極光的基礎上,極光2號進行了技術改進,優化了儀器設計,添加了實時在軌標定的功能。極光2號將觀測宇宙中最明亮的X射線源,監測它們偏振狀態隨時間的變化,從而理解高能天體的磁場和幾何。同時,極光2號所采用的探測技術將被應用在我國未來的大型X射線天文臺eXTP上,因此極光2號還承載著技術驗證的工作。

“天格計劃”是清華大學發起的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面向基礎科學前沿的科研實踐項目,也是一個理工學科交叉的基礎科學人才培養項目。此次發射的兩個觀測載荷標志著天格計劃從技術驗證階段進入穩定開展科學觀測的階段。而此次搭載的星載AICore處理單元,將開展天格計劃在軌數據的實時觸發和數據處理技術驗證,為未來進一步的協同觀測進行技術準備。天格計劃載荷未來也將與其他在軌伽馬射線觀測衛星開展協同觀測,并期望在地面引力波探測器升級再次開機后,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觀測結果。

此外,該衛星上還使用了星地融合分布式網絡軟件系統,該系統由北京郵電大學、華為云、北京大學聯合研制,將在軌開展QUIC協議、基于知識圖譜的星載下一代核心網網元功能、基于KubeEdge的2號邊緣計算智能基座部署、DOIP星上載荷部署等試驗驗證,其中QUIC協議在軌試驗驗證屬于全球首次。本次試驗將為后續服務計算與網絡通信基礎軟件平臺在“天算星座”中的大規模部署繼續開展前期驗證,并將進一步為構建開放開源的空天計算試驗平臺奠定技術基礎。

這是天儀研究院的第14次太空任務,至此該公司已成功將25顆衛星送入太空為客戶提供在軌服務。

(天儀研究院供圖)

關鍵詞: 分布式網絡 聯合研制 有限公司 核心能力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