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研究 > 正文

數字化升級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再生和可持續應用

近年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小到日常城市生活中的道路設施,大到肩負交通重任的橋梁和鐵路,我國的基礎設施已從傳統的鋼筋水泥逐漸向更安全、更高效及更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轉型。河海大學教授、物聯網工程研究所所長韓光潔博士等專家認為,數字化技術不僅能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賦能,還能幫助我們對這些基建數據以標準化的方式進行傳輸和可持續應用。

傳感器技術讓電網更穩定

電網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基礎設施之一,近年來正在持續升級以適應更多類型的可再生能源。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中的份額為29%,較2019年的27%有所增長。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然而,可再生能源為間歇式能源,不穩定性是其發展為全球電力主要來源的一大阻礙,特別是太陽能并不能每天24小時發光發熱提供電力,風能最大的時段往往是用電需求最低的夜間。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員Kyri Baker認為,傳感器技術的應用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越來越多的新型數據收集方法正在不斷涌現,這為利用數據信息優化電網基礎設施的設計和日常運行創造了新機會。”他舉例說,在電網中應用傳感器技術有助于在停電發生前,準確定位故障并預測問題,以避免大規模停電事故。基于在電網中收集到的歷史數據,則能夠幫助電網運營商確定需要升級的位置,或提前確認某一設備可能出現故障的時間。

5G助力智慧交通建設再上新臺階

今年3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針對自動駕駛出臺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而交通的智能化發展離不開車聯網的助力。得益于5G技術的加持,近年來車聯網建設正在不斷提速,為智能駕駛的發展創造利好條件。

IEEE會員Bilin Aksun Guvenc指出,5G技術使得車輛之間直接從車聯網進行實時協作感知成為可能,免去了在道路上額外安裝傳感器的需求。他還認為,“5G技術還能應用于道路的預測性維護,使得車輛傳感器數據和車輛運動的數據能夠被及時發送到中央服務器上,幫助我們確定道路和基礎設施的問題并加以維護,使道路的使用壽命盡可能延長。”

隨著新基建的加速,數字技術正在更大程度地集成應用到基礎設施建設上,形成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IEEE高級會員韓光潔教授也提醒說,安全性和高效性始終是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時最不可忽略的兩個標準。對于大多數基礎設施來說,其功能和用法都需要符合生活方式的運行邏輯,從而能夠被不斷再利用。

關鍵詞: 基礎設施 可再生能源 傳感器技術 數字技術 基礎設施建設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