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研究 > 正文

數字化防控,守住數據安全底線

5G保障遠程辦公和線上教學,大數據助力精準防控,智能機器人實現無接觸服務,健康碼涵蓋了復工復學、交通出行、商超購物等應用場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數字技術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快捷與便利,同時也成為抗擊疫情的“利器”。不過,數字化在帶來便捷和高效的同時,數據的安全由誰來守護?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前夕,各領域都在深入開展國家安全相關法律的學習宣傳,推動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數字化疫情防控體系下數據的安全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數字化防疫的技術底座

日前,北京市朝陽區大洋路市場為方便商戶及顧客的進場疫情防控要求,在出入口部署了智能安全服務機器人和智能手持終端,所有進出人員可以通過刷各種身份證件,核驗查驗健康寶的同時,還能查驗冷鏈商戶的核酸是否超期,杜絕疫情風險的同時也提高了市場通行效率。

“數字化和智能化要做的,就是將復雜的疫情防控要求變得簡單,在不增加公眾負擔的同時,也讓防疫工作人員大幅減負。”為大洋路市場提供智能機器人和手持終端的北京睿家科技CEO丁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冬奧會期間就有百余個睿家科技的“智能防疫員”在各大場館及冬奧村上崗,一秒內即可實現身份識別、智能測溫、健康寶、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電子登記等查驗環節,大幅提高防疫信息核驗效率。

智能安檢設備在大型會議場景的應用 受訪者供圖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數字技術借助大數據、算法以及產品優勢廣泛服務于社會領域,在篩查分類、協同救治、疫情統計、資源分配、隔離管理、居家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效率和精準度。多地的抗疫經驗也表明,數字技術絕非僅僅是“錦上添花”,而是已經成為實現精準化疫情防控的技術底座。

多維度確保個人信息安全

數字化的“副作用”是信息安全,而這“痛點”也讓不少人對數字化防控手段心生戒備。丁斌表示,數字化疫情防控體系里的智能安檢設備其實是一個“守門員”的角色。“雖然都只是民用設備,也都通過公安部的電子警用產品的進網許可,但后臺系統等保測試也不能少,從而確保在網設備的安全性。”

設備安全性有了,數據在流動時也面臨著重重風險。此外,不少人到商超購物時,會被要求登記姓名、手機號等個人信息,甚至有的還會要求登記和錄入身份證號碼和家庭住址等個人隱私信息。

同盾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聯邦學習部主管孟博告訴記者,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疫情防控和決策支持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暴露一些信息安全的隱患。“不過,以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等為代表的隱私計算技術能夠通過‘數據可用不可見’的方式,實現跨機構間的數據協同共享,為數字化疫情防控提供數據安全保障。”

锘崴科技創始人、四川華西醫院特聘教授王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防控數據的安全斷然不能僅靠經手人的自覺性來保護。“從技術角度來看,隱私計算可以在不分享明文數據的情況下實現數據共享,將數據共享中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從根源上切斷。數字化大潮之下,數據既要放得開又要管得住,隱私計算技術能夠賦能于數據要素化的實現,讓數據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分離,從根本上確保數據的安全。”

基于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在疫情防控中至關重要,孟博提議,網絡安全機構及企業應該持續探索隱私計算助力后疫情時代的數據安全保護,為構建智能化的大數據多源信息疫情防控體系提供安全支撐。

技術之外,新近實施的《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與《民法典》《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共同編織了一張個人信息的“保護網”,兜底數字化防疫體系中公眾的個人信息安全。

關鍵詞: 個人信息 防控體系 數字技術 數據共享 大洋路市場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