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天琴中心:六年兩大步,譜寫基礎研究的創新速度
“六年間,天琴計劃‘0123’四個階段中的前兩個階段,任務已經全部完成,而且取得了超預期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天琴中心主任羅俊說,“六年里,天琴計劃還吸引了一批一批國內外立志科研報國的青年人才,為中國自主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攻關坐冷板凳、銳意進取。”
天琴計劃激光測距臺站。
近日,成立于2016年4月的中山大學天琴中心迎來了六周年。六年里,他們走完了這項大科學計劃的前兩大步,大步快跑的背后是中山大學天琴團隊敢于趟進科學無人區,面向基礎科學前沿研究不懈奮斗之時不我待。
天琴團隊提出了“0123”技術路線圖
天琴計劃是中國自主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由羅俊院士于2014年3月正式提出。它在國際上首創地心、垂直黃道面的軌道方案,是 “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根據天琴計劃,將于2035年前后在約10萬公里高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全同衛星構成一個邊長約為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星座,建成一個在太空中進行引力波探測的空間引力波天文臺,開展引力波源探測。天琴計劃有望回答事關自然和宇宙的根本問題,帶來科學的革命,同時也帶來我國空天技術的系統性創新。
為此,天琴團隊提出了“0123”技術路線圖,分階段推動關鍵技術實現,其中第“0”步開展月球激光測距實驗,為天琴衛星的高精度定軌提供技術支撐,第“1”步開展單星試驗,對高精度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進行在軌試驗驗證,第“2”步開展雙星試驗,對星間激光干涉測量技術進行在軌試驗驗證,最后第“3”步發射天琴三星,進行引力波的空間探測和長期科學值守。
面對這個宏大的計劃,天琴團隊一直在以奔跑的速度前進。
沿途下蛋 碩果累累
2019年6月8日,珠海鳳凰山頂,剛剛建成三個月的天琴計劃激光測距臺站傳來好消息:成功獲得月面發射器回波信號。天琴團隊一鼓作氣,到11月歷史性地測到了月面上全部五個反射鏡信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后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月球反射鏡的國家,實現了中國人30年測月的突破。
這是天琴計劃的第“0”步,旨在解決未來三顆衛星的厘米級精確入軌問題,“但作用遠遠不止于此。”天琴中心教授葉賢基說。
月球激光測距技術,還可以處理很多太空事務。葉賢基說:“激光測距實現了遠距離和高精度的目標,這項技術還可以應用于衛星探測、空間碎片定位、鎖定深空目標、太空實驗室建設等等。”
天琴速度仍在繼續。相隔一個月,天琴計劃的第“1”步迎來重大進展:2019年12月20日,搭載“天琴一號”衛星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沖上云霄。
“這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正式提出5年多的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正式進入太空試驗階段。”羅俊說。
半年后的2020年5月,全國兩會上,羅俊院士對外公布了 “天琴一號”的“成績單”:所有技術指標全部優于任務要求,達到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這些技術聯合起來實現了高精度慣性基準建立的任務目標。
2022年3月,“天琴一號”衛星再次傳來喜訊——在軌運行期間獲得了全球重力場數據。
這是我國首次使用國產自主衛星測得全球重力場數據。此前該項技術一直為美國和德國所壟斷,“天琴一號”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自主探測全球重力場的國家。
中山大學測繪學院教授鐘敏告訴記者:“地球重力場數據對國計民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能服務于大地測量、地球物理、油氣資源勘探、防災減災、國防安全等領域。”
這種基礎研究同步帶動關鍵技術突破和應用的模式,被天琴團隊形象地稱為——“沿途下蛋”。“一方面分階段推動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走向成熟,并最終實現目標。”天琴中心常務副主任涂良成教授說,“另一方面各步驟任務有自己的科學產出或重大應用,服務國家國防安全、資源勘探和經濟發展等。”
天琴計劃第“2”步已立項
“六年兩大步”速度背后,是羅俊團隊30多年在引力物理研究領域的持續耕耘。他們的成功密碼是什么?
“歸根結底是中國的發展,是黨和國家對基礎研究創新的持續支持!”羅俊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越來越成為廣泛社會共識,從國家到多個部委、從廣東省、珠海市等地方到東方紅衛星公司等企業,無不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在推動中國自主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的實施。同時,中山大學作為高校牽頭這樣的基礎研究創新項目,又具備人才、學科和歷史積淀等多方面不可替代的優勢。
據了解,20世紀70年代,中山大學引力物理研究室已經建設了常溫共振型引力波天線,測量靈敏度被認為是當時國際同類引力波天線的最高水平之一。
今天,天琴計劃團隊已經匯集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的優勢力量,整合多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和平臺,形成一支由院士領銜500余人的科研團隊,吸引國內20多個單位加入“天琴朋友圈”,與8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簽訂合作協議。
“我們心中一直有一個夢,希望中國的引力波研究有一天可以做出世界級影響的成就。這個夢從20世紀80年代做到現在,部分夢想已經成為現實。我們還在不停地追夢,天琴計劃的第‘2’步已經立項,我們充滿信心。”羅俊說。
(以上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貸款370萬元買保險?消費者需當心有人盯上你的保單
銀保監會要求保險機構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 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
湖北省棉花“保險+期貨”項目落地三縣市 5萬棉農將成為受益者
排行
最近更新
- 中山大學天琴中心:六年兩大步,譜寫基礎研究的創新速度
- 《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評估報告》發布 為制定產業碳減排...
- 解決醫學創新四大問題,專家呼吁構建國家醫學戰略科技力量
- 寧夏電網設備“專科醫生”團隊再添診斷利器
- 河南:零抵押“科技貸”助力初創“雛鷹”起飛
- 恩智浦半導體任命Jennifer Wuamett為公司首席可持續發展官
- “它經濟”造就千億賽道,天貓寵物醫療健康又出新模型
- 南京紫金投資擬4月25日對“21紫金Y1”付息,利率3.9%
- 泛海控股:執行通知書中被要求償還民生信托超22億元本金及違約金
- 亞洲最大家樂福關閉!沃爾瑪也難逃厄運,傳統大賣場何去何從
- 招商銀行田惠宇去職 將平調赴任招商局金融事業群
- 保利發展2021年增收不增利:營收增加17.2%凈利降7.14% 總負...
- 4600美元!“木頭姐”再放豪言:4年內特斯拉股價將翻兩番
- 美國頂級公司CEO薪酬中值飆升至2000萬美元 庫克排名第二
- 3200點私募眾生相:有人空倉觀望,有人堅定做多
- 美科科技IPO:毛利率逐年下滑,去年資產負債率大幅飆升至45.1...
- 發改委:下一步將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 張庭夫婦公司名下96套房產被查封:價值17億元
- 酷派與騰訊云將共探下一代操作系統 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助力
- “紅岸線黨建聯盟”賦能“甬愛E家”
- 凌晨4點,她拎上一只旅行包
- 每人每月1000元工作津貼!北侖區推出“港城能匠”人才政策
- 深圳將出臺碳達峰實施方案 打造現代建筑業生態智谷
- 5000余套愛心桌椅陸續送往四川省美姑縣
- 百余名工作人員的“購物車”被清空
- 寧波港口博物館入選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防疫辦事兩不誤,北侖交通窗口化身“跑腿小哥”
- 育王嶺發現一百多年前中法戰爭時的清軍防御工事
- 深圳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大幅提升 金融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增強
- “潮味主張,自在成渝”——2022國潮美食新消費大會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