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生態、平臺發力,激活高職教學創新“一池活水”
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對高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高職學校如何下好人才隊伍建設“一盤棋”,引才用才實現新突破?
4月18日,記者來到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運動控制與人工智能實驗室,郭發勇正在為新研發的機器人開源模塊化控制器項目,落地推廣做準備。
這位科研、教學“雙肩挑”的年輕博士,是學校2018年引進的青年英才,已獲得江蘇省高校自然資金、國防創新特區快速響應小組、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重點項目等項目資助;由他指導的學生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近年來,像郭發勇這樣的高層次人才,在學校快速集聚。這主要在于面對激烈人才競爭,學校黨委堅持‘黨管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改善人才發展環境,激活了教學創新‘一池活水’。”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光文說。
突出問題導向,以需求和事業引才
“缺什么、引什么,要什么、引什么,用什么、引什么。”王光文說,近年來,學校深刻理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人才”,制定杰出人才引進計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需求和事業引才。
該校黨委聚焦教師數量不足、來源單一、校企雙向流動不暢、結構性矛盾突出、專業化水平偏低等突出問題,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學校進一步解放思想,著力破除唯學歷、唯文憑傾向,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上。
該校首先建立技能型教師、博士、教授、杰青等人才分類引進標準,試行高技能人才引進和“直聘”相結合、固定崗和柔性崗位相結合的引聘辦法,實行“項目引領、專家掛帥、團隊合作”等人才引進模式。
學校還向高層次人才提供安家補貼、租房補貼、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暖心舉措,讓人才免除后顧之憂,努力增強員工歸屬感和認同感。
“我們對于不同層次人才引進,實行‘一人一策’,強力攬才,補齊人才隊伍建設上‘短板’,為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人才支撐。”王光文說。
2021年,該校采取“柔性引進”國內有影響力的先進焊接團隊,讓重點焊接專業(群)走向內涵式發展,通過“強筋健骨”,為未來專業群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這些引進的青年英才和創新團隊,通過開講座,指導智能焊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青年骨干教師新編教材再版修訂、新教師教學,參與國家創新團隊科研項目研討……有效推動了學校國家“雙高”專業群建設和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
目前,該校雙師比例達到85%,培育出一批國家和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省級科技創新團隊等。其中,有85人分別成為全國技術能手、江蘇工匠、省級教學名師、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333”及“青藍工程”。
人才生態先行,打通人才發展渠道
“人才不僅要引得進,更重要的是留得住。從長遠來看,環境比資金更重要,服務比管理更管用,人文制度更稀缺。”王光文說,吸引人才最主要的因素并不全是豐厚的薪酬待遇,而是成長空間和干事平臺。
事實上,該校正是由于堅持創新“引培用留”機制,發揮好引才的“輸血”效應,重視自主“造血”功能,重點專業、產教平臺等,成為優秀人才的“蓄水池”。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李雄威介紹,近年來,該校堅持多措并舉,聚力營造高品質人才生態,圍繞制度留才、人文留才、環境留才,深化績效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績效工資二次分配辦法、突出業績獎勵辦法。
“我們注重搭建科研、教學、創新、育人等各類平臺,建立跨學科、跨專業、跨學院、跨行業等跨界團隊,打通人才發展渠道,持續釋放和激發人才活力,營造揚長、有序發展環境。”李雄威說。
“來到學校后,最大的感受是學校對人才服務的重視,尤其重視科研項目從申報-研發-成果轉化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工作。”受益于此,郭發勇從煩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把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中。
李雄威介紹,在留才用好才上,學校進行了系統性探索實踐,已形成了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一些做法與模式。
如制定博士、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個性化考核任務單,量體裁衣、人盡其用;探索業績等級+業績分數相結合的工作量考核辦法,鼓勵高水平業績競爭模式,實現優績優酬、多勞多得。
該校探索出的“本土”和“引進”高端人才組團式“智力”幫扶模式、跨學科“智力”團隊互助模式、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等,已在多地多點開花結果。
“通過創新用才方式,充分發揮出了博士、教授、大師、企業專家等各類人才的引領帶頭作用,助力校企協同育人,助力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李雄威說。
郝衛強是學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檢驗檢測認證學院學術帶頭人。近年來,他利用自己的學術能力,牽頭成立智能液相色譜技術研究與開發創新團隊,帶動了一批本校有潛力的優秀老師搞科研,取得了新突破。
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梯度液相色譜中的譜帶壓縮效應”,獲江蘇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至今,該團隊成功申報課題6項,發表論文8篇,申請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1項,已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
“今后,學校人才隊伍建設將聚焦‘四高’,即培育高層次的國內領先人才隊伍,高能級的載體平臺,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高品質的人才生態,全力打造人才集聚的‘強磁場’。”王光文表示。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供圖)
關鍵詞: 人才隊伍建設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液相色譜 突出問題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長期護理保險正在多地加速鋪開 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
貸款370萬元買保險?消費者需當心有人盯上你的保單
銀保監會要求保險機構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 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
排行
最近更新
- 人才政策、生態、平臺發力,激活高職教學創新“一池活水”
- 沙坪壩:三角梅扮靚立交橋
- 盾構機“澳琴1號”在長沙下線
- 榮成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黨建引領創新服務 率先實現威海縣級中...
- 數字化賦能!青島企業海關備案能“無感辦理”了
- 江蘇:用科技讓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更智慧
- Nitecore推出自帶USB-C充電口的UFZ100索尼相機兼容電池
- 小心上當!再忙也要把這些事告訴老人
- 男子上下班途中盜竊電瓶 濟南歷下公安上演現實版“偽裝者”...
- 截至4月18日山東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48億劑次 9182萬多人...
- 90%警察都有過的經歷
- Canalys: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11% 僅蘋果和三星較去年增長
- 一季度山東城鎮新增就業21.5萬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6元
- 一季度山東農業工業服務業發展“穩”字當頭 新能源汽車產量...
- 美國10年期TIPS收益率兩年來首次觸及正值
- 貴陽貴安構建多元人才培育模式 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
- 青島高新區推出“秒批”等新服務措施 提升園區企業滿意度
- 怡寶將赴港IPO?創立至今賣出1000億瓶水,與農夫山泉肉搏多年
- 傳國美員工毆打美的員工 美的暫停濟南分部供貨,國美回應:...
- 老板電器2021年增收不增利,歸屬凈利潤下滑近20%
- IMF :通脹來勢兇猛!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6%
- 好麗友再度回應:中外配料一致,“雙標”說法系誤讀
- 微信朋友圈十年 社交戰場劇變,競爭對手層出不窮
- 中科院停用知網 續訂價格連年高漲,知網壟斷何時休
- 經緯恒潤“開局不利” 券商包銷浮虧6853萬
- 免費試用后遭扣費 螞蟻保贈險活動暗藏套路?
- 別人裁員我擴招!“醫藥界富士康”藥明康德新增員工近萬
- 陽光城5.8億元“21陽光城MTN001”違反交叉保護條款未獲得豁免
- 瑞幸椰云刷屏背后:憑借土味營銷收割流量,仍面臨盈利考驗
- 護城河或“干涸”、又入紅海,認養一頭牛新業務能成為“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