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研究 > 正文

世界快看點丨十年打造大型試驗裝置 哈工程讓船海夢“飛天”


【資料圖】

記者12月23日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獲悉,近日,哈工程船舶學院教授姚熊亮帶領團隊開發建設了10年的航行器復雜動力學與控制試驗系統突破重重挑戰,正式投入使用。

該系統包含15個子系統,各類設備近200臺,可實現復雜海洋環境模擬、超低氣壓模擬、水下高清觀測,是國內首個實現“一次減壓,連續試驗”的大型水動力試驗設施,同時隨著試驗系統不斷優化,將逐步實現“一人指揮、自動試驗”的全自動化試驗流程,將大幅提高試驗效率,降低試驗成本。

當航行器在水空兩種介質高速穿越時會受到沖擊作用,而這一涉及多學科交叉的復雜力學問題應該如何去研究,一直是橫亙在跨介質領域的工程難題。隨著這一大型試驗裝置的投入運行,科研人員將一步步摸索水空穿越中的物理規律,更多未知的自然謎題將被解開。

航行器高速穿越水面時會產生極大的沖擊載荷,航行器表面和尾部出現的空化氣泡和通氣氣泡交織在一起,導致航行器的受力和運動異常。這一現象因短暫和捕捉困難,始終無法深入探索研究,也因此成為一項關鍵核心技術,制約著該類航行器的發展。

“啟動!”隨著中心控制室的科研人員下達中控系統指令,實驗艙內平靜的水面掀起劇烈的波浪,水下暗流涌動,航行器高速沖出水面,這驚濤駭浪的瞬間被中控室的科研人員盡收眼底。“我們的實驗艙是真空的,有5000多噸水,科研人員只需要在系統中設置參數,就會造出不同的波、流,模擬不同的海洋環境。”姚熊亮介紹。

中控室大屏幕上同步展示的還有系統實時捕捉的各種實驗數據,通過與水聲專業的先進聲學技術的測量數據對比,該系統捕捉數據具有較高的精度,能夠滿足工程和科學研究使用。姚熊亮介紹,該系統可以開展高速、低速跨介質模型試驗或者部分原型實驗、深水試驗,涉及到流體力學、空泡動力學、熱力學等多個基礎學科的研究。

該系統運行后,姚熊亮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他帶領團隊同時開展多個前沿課題的研究,還有很多任務在排隊。“現在投入精力最多的是航行器出入水時出現的非線性非平穩物理過程,我們必須通過大量模擬實驗把相似性規律吃透了,不然這個數據很難運用到實際的工程中。”與此同時,團隊還聯合其他領域的專家開展水下近場光學測量系統以及復合材料方面的研究。

圍繞該系統,團隊還設計一些小裝置,實現了技術突破。曾經壓力測量需要將力轉化成電信號或運動信號,而如今科研人員可以實現波-波測量。“我們在裝置中輸入4個波就能測出我們這個航行體中的應力波,再反推入射波。”

航行器復雜動力學與控制試驗與測試系統是哈工程牽頭,10余家單位共同參與,歷時10年時間建造完成的。“這個項目是哈工程船海學科實力的體現,戴遺山教授的勢流理論、李維揚教授的流固耦合原理、黃勝教授的空化空泡理論,以及徐玉如院士的高度智能化倡導,均如實驗室建設的一盞盞明燈,沒有這些理論的支撐,我們對于航行器的運動和受力的測量就是一句空話。可以說,這個實驗裝置是幾代船海人智慧的結晶。”姚熊亮說,“我們一直以船海領域人才培養的搖籃著稱,如今,我們也可以實現‘飛天’夢了。”

(哈工程供圖)

關鍵詞: 試驗裝置 可以實現 海洋環境 動力試驗 壓力測量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