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研究 > 正文

深空探測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推動建設


(資料圖片)

地外星球生態系統、太空太陽能電站、太空天梯……這些深空探測領域的問題已成為國家重大戰略方向。2月7日,記者從在重慶大學舉行的重慶市和教育部“深空探測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咨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建設方案研討會上獲悉,該中心將聚焦以上重要方向任務,吸引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和人才,打造世界深空探測國際合作平臺,產出高水平成果和人才。

會議現場。重慶大學供圖

月球上第一片綠葉、“四輪三軸”菱形月球車、太空花瓶……作為依托重慶大學建設的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已經參與了我國“探月工程”等多項科研項目,在此基礎上,教育部與重慶市共同建設“深空探測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該中心由重慶大學牽頭,將聚焦深空探測前沿科學和技術重大問題與需求,培養科研人才隊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促進地方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

“我們將主要聚焦太空太陽能電站、深空極端環境下基礎科學、地外生態系統、太空天梯等重要需求與方向任務,開展有組織科研,推動成果落地。”中心執行主任謝更新教授介紹,他們將組織來自俄羅斯、西班牙、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際科學家攻堅克難,圍繞人類共同的深空探測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技術難題和重大需求與任務,打造世界深空探測國際合作平臺,探索有組織科研和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機制體制。在4年周期里,打造深空探測領域“產、學、研、用”創新鏈,推動成果落地,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經濟建設。

最近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電梯讓眾人覺得眼前一亮。其實,這個構想早已列入中心的建設任務,并且完成概念設計。謝更新介紹,他們設計的多段式可重構“太空天梯”由近地天梯子系統、太空天梯子系統、近月天梯子系統組成,具有雙向載運、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太空旅游、太空服務站等功能,因為創意新穎、造價可控和功能多樣,被列入國家月球探測儲備方案。

“要實現這一構想,不僅需要機械、環境、控制、力學、材料等學科開展交叉學科研究,在基礎研究和技術上進行攻關,也需要開展驗證性試驗。”謝更新透露,他們將利用重慶的地理特點,在天坑開展千米級天梯驗證技術初步方案,在洞穴中地外可控生態系統地面驗證實驗,開展模擬地外星球人類生存實驗與研究,為長期地外星球載人探測任務提供技術儲備。

戚發軔、包為民、朱廣生、周志成、曹喜濱等10多位院士與航天領域權威專家共計60余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出席了本次會議,并深入探討協同創新中心方案建設,指導完善方案,為推進協同創新中心發展獻計獻策。與會專家建議,中心要瞄準國家空間科學發展的戰略規劃,突出重點,發揮高校學科全綜合交叉、年輕師生創新能力和活力強、國際合作交流渠道廣泛等優勢,通過科學目標牽引,開展原創性研究,做好基礎科學和技術貢獻,為國家甚至世界深空探測提供更好的技術、人才等支撐。

關鍵詞: 創新中心 重慶大學 國際合作 科技創新 生態系統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