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研究 > 正文

即時看!補貼退場?新能源汽車產業拿什么“續航”

2月1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行。記者了解到,以“推進中國汽車產業現代化”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將于3月31日至4月2日在京舉行。

會議期間,直面國家補貼退出歷史舞臺、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過剩等熱點話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中科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與媒體進行交流并答疑解惑。

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2023年最大的變化是,持續十多年的補貼退出歷史舞臺,不少人關心將會帶來什么影響?苗圩認為,補貼的退出可能會導致一些消費提前釋放,但影響可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增長趨勢,一段時間內不會因此而改變。考慮到經濟穩增長、促消費有關情況,他建議再延續一段時間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并提前預告,以穩定市場和消費者預期。他預計,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很有可能超過30%,達到900萬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汽車產業去年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歐陽明高分析稱,首先是產品競爭力,乘用車目前已覆蓋所有車型。機構的測評結果也不錯,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比燃油車的總評價更高;第二是冬季性能測試,掉電、低溫充電、供暖、冷啟動等情況已大有改善。

在全產業技術方面,在歐陽明高看來三個亮點值得一提:第一,動力電池產業繼續領跑全球,在市場份額和技術創新方面,朝著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第二,基礎設施技術進步正在加快,包括換電技術和超充技術。電動車越來越多,正倒逼城市電網進行車網互動改革,這個速度是大家沒想到的。第三,純電動重卡和燃料電池重卡技術逐步成熟,進入商業化爆發階段。2022年是重卡電動化標志性年份,銷量達到25500臺。

歐陽明高直言,新能源整車產業競爭在加劇,結構調整在加快,自由競爭的同時也伴隨著淘汰,這是一個必經的市場化過程,總體上國內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信賴度不斷提高,信心也越來越足。

新能源汽車產業連續8年高速增長,發展中的問題不容忽視。近年來,賽道的火熱吸引了各大車企和地方企業大干快上,令產能過剩成為最大隱憂。

苗圩指出,我國汽車銷量已連續多年維持在26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去年滲透率已達25.6%。新能源汽車正在快速取代傳統燃油車,二者之間形成了此長彼消的替代關系。從整體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真正過剩的是燃油車的產能。但是,新能源汽車產能在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間是有區別的,有的地區有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很高,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也有的地區有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很低,產品銷不出去。

他認為,在市場準入上,可以借鑒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監管的改革,從審批制改為注冊制,市場有進有出,就會形成一個優勝劣汰的機制。在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問題上,地方政府要把好關,把投資形成產能這件事交給企業做,不要把準入資質變成一個可以買賣的“殼”。

我國在燃油汽車技術路線上追趕了50年沒有“翻身”,“換道先行”率先啟動電動汽車產業化幾年后,深刻改變了在國際上的競爭地位。陳清泰總結時強調,電動汽車是做強中國汽車產業的必由之路。

陳清泰說,電動化只是這場汽車革命的上半場,這一階段,我們的仗打得很漂亮。但與這次變革相關的技術、商業模式還在創新、發展之中。在主要國家和主要廠商發力之后,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我國企業應對的措施就是要持續創新,不斷提高競爭力,絕不能懈怠。

陳清泰認為,要充分釋放這場汽車革命造福社會的潛能,必須將電動汽車與新能源、新一代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實現融合與對接,推動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的建設。我們應充分利用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優勢,拉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我國走向創新型國家。

關鍵詞: 電動汽車 不斷提高 產能利用率 智慧城市 歷史舞臺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