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研究 > 正文

環球滾動:從“數字”到“數治”,院士建言智慧國土建設

數字化如何助力國土空間治理?2月20日,“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和智慧國土建設”院士專題報告會在重慶舉行,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行”在渝主要活動之一,來自中國工程院的10余位院士和10余位資深專家圍繞國土空間治理的最新發展,“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背景下的重慶市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特點進行研討和建言。院士們將在為期4天的活動中,對重慶探索賦能全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國土建設方案提出真知灼見,助力智慧國土建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字化助力國土空間治理更科學

“國土空間治理就是探索如何科學合理可持續地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郭仁忠院士在《國土空間治理的理論和技術創新問題》專題報告中表示,我國提出到2035年,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這意味著對國土空間治理的認知需要轉變,范式需要重構。

郭仁忠表示,以5G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發展,將極大地影響和改變國土空間利用、保護、研究的方式乃至理念。他認為,大數據中心、實景三維中國、數字孿生城市本身并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一項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它將支撐未來數字經濟、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支撐社會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轉型。

“國土空間的認知、管理和優化需要真實有效的信息及科學理性的規律作為支撐。”吳志強院士指出,世界正步入數字時代,數字智能技術將進一步賦能國土空間的規劃感知、學習和迭代升級。

“現在城市空間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都面臨著維度、跨度、精度、頻度等6度提升。”吳志強建議,要建立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平臺,該平臺要以國土資源、測繪地理信息等各類數據為基礎,聚合集成政府和社會各類國土空間相關數據,覆蓋國土空間規劃、建設、運行治理等全生命周期,為各類與國土空間相關的規劃、管理、決策、服務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同時建立城市數據聯盟,解決目前國土空間規劃中存在的數據缺失與數據質量不高等問題。

數字“國土”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基座

“借助數字化技術,精細化采集信息,實現透明化服務,達到‘與地層交朋友’的目的。”作為隧道與地下空間領域專家,朱合華院士作了《地下空間的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專題報告。

他表示,地下空間開發環境具有隱蔽性和敏感性,建設難度大、風險高;地下空間工程建設需要精細化分析。數字孿生技術是在信息空間的多物理、超寫實的動態仿真映射,地下空間的數字孿生可以成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決策中樞和地下基礎設施維護的數據中臺。朱合華以重慶渝中半島的地下空間開發工程舉例說,通過數字孿生數據采集和處理,可以對地下空間進行三維“雙評價”,哪些地方可以開發、哪些地方存在風險,一目了然。

據了解,近年來,重慶市大力實施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與智慧國土建設的時空數字化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建成省域全覆蓋實景三維模型,數據分辨率普遍優于0.4米。已建成覆蓋全市“主城—區縣—鄉鎮—村社”的全范圍、多形式、多尺度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數據庫。建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綜合市情系統、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重慶市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系統等系列時空信息平臺,已有30多家市級部門接入了時空數據在線服務,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城市運行監測、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100余項應用。

“規劃自然資源領域的數字化變革,是全社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根基。”胡春宏院士在致辭中表示,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為院士們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廣闊的實踐“舞臺”。

關鍵詞: 地下空間 空間規劃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工程院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