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研究 > 正文

天天熱頭條丨科技育麻興產業?農戶增收節節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九盡楊花開,春種早安排。日前,在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子路問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種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長陳貴權正在帶領農戶們使用麻育秧膜育秧。不久前,在2023年麻類和綠肥生產技術培訓暨工作交流培訓會上,他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種植經驗。

麻全身都是寶。“自2008年以來,我們以6種麻類作物為研究對象、按主產區分布成立體系,目前我國麻類產業布局已經形成了‘三橫兩縱’全國種植格局。同時,我們國家還打通了麻類的全產業鏈體系,讓麻類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2023年麻類和綠肥生產技術培訓暨工作交流培訓會上,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朱愛國向在場的種植大戶介紹了麻類的廣闊發展前景。

朱愛國為與會的種植大戶們分享了種植竅門:“麻育秧膜的優點是可降解、水汽通透性強、保溫保濕效果較好,把它用于育秧時可壯苗、不易串根,特別適合機插秧,增產效果明顯。”朱愛國還緊密結合信陽生產實際,對種植戶在實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植問題進行詳細地講解與分析。翔實、豐富、全面,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培訓課程內容,受到參會農技人員與種植戶的熱烈歡迎。

近年來,在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下,信陽紅麻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隨著麻纖維價格的提升,種植面積又逐步增加。

“今年的綠肥長得不錯,種麻前翻壓進去,可以少施不少化肥。”在培訓會上,信陽市潢川縣紅麻種植大戶萬德福說。

近年來,潢川縣大力發展紅麻+綠肥產業模式。2022年,該縣農科所和上油崗鄉政府、潢川縣凌云麻紡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發展訂單農業,以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為依托,在上油崗鄉實施了紅麻優質高產栽培示范項目,為當地紅麻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萬德福在得到生產訂單后,一鼓作氣把種植面積從往年的20—30畝提高到了100余畝,可他也開始擔心起紅麻剝皮的問題,畢竟百畝紅麻可不是小數。在得知萬德福的擔憂后,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信陽綜合試驗站站長潘茲亮帶領團隊主動解決了萬德福遇到的生產難題,讓萬德福沒了后顧之憂,他干得更起勁了。

春耕備種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連日來,國家產業技術體系信陽麻類綜合試驗站本著早準備、早受益的原則,詳細了解農戶春耕春種所需物資,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趨勢,結合自身專業優勢,聯合信陽綠肥綜合試驗站,著眼農業綠色轉型,在信陽市開展農技服務和指導培訓,為信陽春耕備播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有力地保障了春耕備種工作順利進行。

(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供圖)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