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研究 > 正文

“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臺正式發布

本報訊 (記者 張偉)5月28日,由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中關村軟件園等單位協辦的“2023中關村國際交易大會世界知名高校技術轉移發展大會”舉辦。來自海內外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相關話題共同交流學習。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趙清,中關村軟件園總經理姜愛娜等領導嘉賓出席。

活動上,中關村軟件園聯合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正式發布“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臺,進一步推動全國高校賦能企業技術升級和產業發展。

中關村軟件園總經理姜愛娜介紹,近年來,中關村軟件園在推動校企產學研協同創新方面不斷探索嘗試。2021年,中關村軟件園在全國首發“管家式科創服務標準”和“中關村科創服務管家人才培養體系”,推動科技成果從“校園”走向“市場”。2022年,中關村軟件園與北京市教委合作舉辦“京彩大創”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落地孵化項目超過200項。2023年3月,中關村軟件園聯合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成功舉辦了2023“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對接大會,2023“千校萬企”全國行計劃正式拉開帷幕。


【資料圖】

此次發布的 “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臺,計劃利用5年時間,有組織推動1000所以上高校支撐服務10000家以上企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將以“1+1+M+N”的模式開展工作,即:每年舉辦一場“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對接大會,圍繞企業創新發展需求,組織高校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打造一個校企協同精準申報對接平臺,組織全國高校科研資源和重大科技成果與企業精準對接,推動企業“出題”、高校“答題”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范式落實落地;聯合全國高校和企業打造一批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導入中關村發展集團五大類、二十小類、200余項科技服務產品,推動高校和企業協同創新;按照不同行業主題持續開展校企協同創新對接會,解決產學研合作難點痛點,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有效轉移轉化。

姜愛娜表示,在教育部、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的支持下,中關村軟件園將充分整合政產學研優勢資源,打造具有中關村特色的校企合作孵化生態,賦能合作成果落地,為“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和融合發展提供動能。

活動上,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副總評估師楊云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2(高等院校篇)》進行發布并解讀。現場還有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術交易項目集中發布,干貨滿滿。圓桌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共同圍繞“世界知名高校技術轉移發展趨勢與實踐分享”展開探討。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織部分,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共贏者。近年來,教育部持續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進高校技術轉業體系和能力的建設,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期待通過此次大會,積極吸納更多國內外技術成果在中國市場轉移轉化,推動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落地,造福人類。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趙清指出,高校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也是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北京市深入落實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正進一步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的步伐。此次大會為國內外高等院校提供了交流平臺,期待進一步推進機構專業化建設和機制改革的創新。

作為中國大信息產業創新高地,中關村軟件園自2000年建設以來,不斷強化產學研資源匯聚,促進創新要素融通發展,在大信息領域的前沿技術創新和高精尖產業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已經成長為中國大信息產業發展風向標和高科技園區建設排頭兵。

此次,“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臺的正式發布,聚集政產學研用優勢資源,推動校企精準對接和成果落地,將進一步加強“千校萬企”行動計劃的組織開展,發動更多企業“出真題”,吸引更多高校“真答題”,推動全國高校賦能企業技術升級和產業發展。

下一步,中關村軟件園將繼續攜手業界共建生態,期待有更多國內高校、企業及政產學研創新機構共同參與,打造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融通范式,推動高校對企業的全方位賦能,強化科技攻關,強化有組織科研,促進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