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研究 > 正文

潮評丨面對AI醫生,謹慎是必須秉持的態度


(資料圖片)

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高路

圖源:視覺中國

據北京日報等媒體報道,北京市衛健委日前牽頭組織制定了《北京市互聯網診療監管實施辦法(試行)》。其中提出,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要加強藥品管理,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

北京出臺這個管理辦法事出有因。近年來,互聯網診療市場蓬勃發展,為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亂象,用戶在線問診過程中誤診、購藥問診流于形式、亂開藥等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企業將互聯網診療當成規避監管的辦法,濫用處方權,為賣藥打掩護。一些互聯網醫療平臺直接跳過處方開具、審核環節,由人工智能自動生成處方為患者開藥。這些亂象都對正常的醫療秩序構成了威脅,不及時整治會產生比較嚴重的風險。

出臺管理辦法,是依法整治互聯網診療市場關鍵的一步。處方權關系到生命安全,必須在嚴格的監管下運行,我們已經形成一整套處方權的許可監管辦法,自然不可能廢棄不用,輕易交給人工智能。

在此之前,國家也出臺了《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明確指出,嚴禁“先藥后方”。細則規定,處方應由接診醫師本人開具,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處方藥應當憑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劃定紅線,為推動市場走規范化道路留下空間和時間,互聯網診療不能再啟一擁而上,大打價格戰的亂局。

謹慎管理不等于拒絕人工智能的介入。事實上,人工智能的介入有助于提高診療效率,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AI醫生的到來不可避免,未來在一些領域AI醫生的診療準確率甚至高過人類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對此,一味排斥是沒有用的,相反要把它當成提高服務質量、拓寬服務渠道、減輕患者負擔的一次機會。人工智能的優勢,可以幫助更多的患者足不出戶獲得高效的診療服務。

當然,這樣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什么時候能打破禁令有賴于技術進步的程度,要讓大眾放心,就得展示出其過硬的能力。此外,人們對人工智能還有倫理、法律方面的擔憂,需要時間來不斷地磨合,這個周期可能相當長,甚至遠遠滯后于技術的進步。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慎之又慎,仍然是必須秉持的態度。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