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研究 > 正文

百年“喜連成”再唱梨園曲

120年前,京劇科班“喜連成”社名角云集,京腔京韻引領國粹潮流;120年后,“喜連成”再續梨園經典,百年唱腔回味悠長。

近期,“京劇第二故鄉”吉林市迎來諸多京劇名流和各路票友。在紀念喜(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京劇藝術月活動中,梨園大戲相繼上演,票友大賽更是吸引民間京劇愛好者踴躍參與。

吉林市紀念喜(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京劇藝術月開幕式上,京劇演員在表演。 劉棟 攝

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引得眾人喝彩。麒派老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少云已年過七旬,這是他第二次來吉林市演出。“一百多年前,喜(富)連成社培養了多位藝術大師,我們期望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京劇第二故鄉’可以繼續推動京劇發展,吸引更多年輕票友,培養更多杰出人才。”

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吉林城就出現了首個戲臺。陳少云口中的喜(富)連成社創辦于1904年,這是由吉林市商人牛子厚出資興建的京劇科班,后改稱為富連成社。京劇人才培養自那時起走向正規化、系統化和科學化。四十多年間,喜(富)連成社先后培養出“喜、連、富、盛、世、元、韻、慶”共八輩京劇演員八百余人。梅蘭芳和周信芳兩位京劇大師,都曾帶藝入喜連成社深造。

為續寫梨園經典,2016年12月,京劇藝術老字號科班“喜連成社”落戶吉林市群眾藝術館,讓京劇藝術在當地歷久彌新。

吉林市紀念喜(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京劇藝術月開幕式上,京劇演員在表演。 劉棟 攝

38歲的劉子源在吉林市學藝多年,成為老生、老旦雙攻行當演員,她還曾赴阿根廷推廣京劇。幾年前,劉子源重返家鄉,開辦了一家京劇培訓機構,引領10多位青少年走上“入科”道路。“作為青年演員,我希望架起京劇傳承的橋梁。”

11歲吉林市女孩郎丁萱表演的《盜庫銀》,讓她獲得了“十小名票獎”。專攻武旦逾兩年,郎丁萱每天都隨老師練功4個小時。“我在學校接觸京劇、愛上京劇,希望有一天能登上更大的戲臺。”郎丁萱說。

吉林市紀念喜(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京劇藝術月開幕式上,京劇演員在表演。 劉棟 攝

近年來,京劇“尋根之旅”三次走進吉林市,不僅為京劇戲迷奉上藝術盛宴,也讓游客、市民深切感受國粹藝術的魅力,掀起傳承和發展京劇藝術的熱潮。吉林市老字號新興園還開設了喜連成大舞臺,演員、票友皆可登臺,讓人們在品嘗美食時欣賞傳統京劇藝術。

吉林市委書記胡斌介紹,吉林市京劇傳承保護中心和吉林市京劇團已經成立,擬開設京劇院校,建設全國性思想交流、演出交流的舞臺,推動京劇新劇目建設。此外,還將實施京劇進校園工程,推出短精新劇目等,推動國粹的傳承發展。(完)

關鍵詞: 梨園曲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