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業界 > 正文

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 多項政策予以支持

從中國政府網獲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最新印發了《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對切實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作出具體部署。

《意見》全文分為五大項18小項內容,力求通過多方面政策來確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得到切實改善,融資規模穩步擴大,融資效率明顯提升,融資成本逐步下降并穩定在合理水平。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有幾個特點,一是中辦國辦聯合發文,文件層級很高;二是文件內容并非都是原則性的意見,很多政策措施都非常具體和明確;三是文件提出的政策內容涉及金融機構、地方政府以及金融基礎設施等各個層面,非常全面。他表示,文件的核心在于消除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制歧視,消除對民營經濟的各種隱性融資壁壘,要求金融機構堅持對各類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

記者梳理發現,《意見》提及了多項具體支持政策。如,“加快出臺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加快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債券工具創新,支持通過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等創新工具補充資本”;“把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質量和規模作為中小商業銀行發行股票的重要考量因素。研究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范圍限制,規范實施戰略性股權投資”;“建立健全盡職免責機制,提高不良貸款考核容忍度。設立內部問責申訴通道,為盡職免責提供機制保障”等。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出,從戰略高度抓緊抓好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依法開放相關信息資源,在確保信息安全前提下,推動數據共享。地方政府依托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抓緊構建完善金融、稅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司法等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域互聯互通。

董希淼表示,抓緊抓好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非常重要。民營企業長期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背后的因素是復雜的。部分原因在于,民營企業抵質押物不足、基礎信息數據缺乏,影響和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有助于緩解上述難題,而這些手段的應用依賴于各類信用數據信息的支撐。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對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服務民營經濟有著重要作用。雖然當前政府、金融機構等在信用信息領域已經開始進行整合,也有不少跨部門合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要支持民營經濟,最核心的是要給民營經濟一個‘競爭中性’環境。從信用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看,有很多工作亟待推進。”他說。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