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業界 > 正文

如何切實提升旅游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產業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增強。但也要看到,對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旅游業還存在較大差距,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對于徐州等旅游業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地區,如何進一步明確旅游業的產業屬性和戰略定位?如何切實提升旅游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些問題都需引起重視。

從全球范圍看,旅游業不僅被普遍視為“幸福產業”“朝陽產業”,而且是世界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2000年以來,國際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例一直在8%以上,超過石油、汽車、機電等出口收入,始終保持全球第一大產業的地位。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世界旅游經濟趨勢報告(2019)》顯示:2018年全球旅游總收入達5.34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6.1%。

展望未來,世界旅游業將保持高于經濟增長的發展趨勢,并呈現出三個鮮明特點。一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進一步上升,旅游將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二是以新興國家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斷出現;三是旅游產品的個性化發展越來越明顯,傳統觀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滿足一些旅游者的需求,各種內容豐富、新穎獨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項目將不斷涌現。

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旅游業已經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11%左右。國內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榮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世界最大的國際旅游消費國。在杭州、成都、重慶、西安等地,旅游業被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江西省發展的“紅色旅游”受到廣泛歡迎,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進一步看,現代旅游產業不僅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產業鏈長,而且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廣泛涉及并交叉滲透到許多相關行業和產業中。世界旅游組織統計表明,旅游產業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3元收入。另據有關機構測算,旅游業從業者每增加1人,就可增加4.2個相關行業的就業機會;旅游消費支出每增加一個單位,工業產值可擴大2.71倍,投資可擴大0.25倍。

我國旅游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正面臨著整體轉型和質量提升的關口。當前,觀光型旅游仍然“一枝獨秀”。未來一段時間,觀光型旅游雖然會保持較大市場份額,但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休閑度假型旅游將迅速興起。同時,我國許多地區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尚未完全開發;我國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與旅游業充分發展的國家相比較,還存在較大差距。當然,這個較大差距也是很大的發展潛力。以杭州與徐州比較為例,頗具典型意義。杭州和徐州都流傳下來很多歷史故事,宋朝的蘇軾在兩地都曾做過縣令,兩地都有國家5A級景區。杭州西湖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占地6.39平方公里,有一山二塔三堤等10景;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那里的云龍湖為溫帶季風氣候,占地13.06平方公里,更有湖中18景。然而,兩湖在知名度上、兩市在接待的旅游人數及獲得的旅游收入上,卻相差甚遠。

如何充分挖掘差距中所蘊藏的發展潛力,把旅游業真正打造成一個地方、一個區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首先,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新發展理念為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旅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加快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旅游業發展從粗放低效向精細高效轉變,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轉變,從企業獨建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單一景區建設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從景區內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變。對此,需強化產業思維,把握產業趨勢,遵循市場規律,堅持融合發展,在建立統籌機制、拓展投融資渠道、培育消費市場、鼓勵產品業態創新、推動園區升級、壯大市場主體、深化國際合作等方面采取務實舉措,加快建立健全現代旅游產業體系。

其次,要開拓旅游業發展新空間。各地情況表明,傳統的景點旅游模式已不能滿足發展現代旅游的需要。對此,原國家旅游局提出將全域旅游作為新時期的旅游發展戰略,這個戰略的要點是,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等進行全方位和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將極大拓展旅游業的發展空間。還要看到,近年來旅游業已成為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和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煤炭、鋼鐵等領域的企業紛紛投資建設文化旅游城、主題公園、酒店、旅游度假村等項目;一些互聯網公司也紛紛以多種方式介入在線旅游等領域,加快布局旅游業。各地應因勢利導,下功夫從完善規劃入手,精準施策,支持鼓勵旅游業更好發展。

再次,推動旅游業多元化發展,提質增效。現實地看,我國多數地區仍以觀光型旅游為主,旅游方式單一、內容貧乏。在我國的旅游消費結構中,食住行所占比重較大,一般在70%以上,游購娛則占不足30%。而在旅游業較為發達的新加坡等地,游客的游購娛支出都在60%以上。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僅旅游消費需求將進一步上升,消費結構也會不斷升級。簡單的游山玩水將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享受型和游樂型的旅游內容將逐漸增多,旅游方式也將由以觀光型為主,發展到度假旅游、生態旅游、體育旅游、保健康復旅游、民俗旅游、探險旅游等多種形式并存。這都迫切需要旅游業加快轉型、提質增效。由于旅游業涉及交通、餐飲、娛樂、商業、園林、文化等許多部門,統籌協調尤為重要。只有樹立“一盤棋”思想,促進各部門相關工作相互銜接,從食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精心規劃、協調運作,才能不斷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增效、發展壯大。(李中亞)

關鍵詞: 提升旅游業發展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