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業界 > 正文

解決“刷單炒信”問題 平臺要發揮主體責任

來到陌生城市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飯店?面對海量商品,網購如何避免上當受騙?點份外賣,又怎樣保證口味符合預期?除了仔細查看門店和產品信息之外,看店鋪評價、信譽評分就成為不少消費者可以依賴的渠道。然而,越來越多跡象表明,這些信息變得不那么可靠。

不可靠的來源正是“刷單炒信”。許多店鋪刷出來的評分正成為害群之馬,導致消費者看不到真實評價,本分經營的優質商家難以出頭,市場秩序遭到破壞。

根治這個問題,需要多方發力,但關鍵的是要讓電商等平臺擔負起責任,發揮作用,其他工作都要圍繞這個展開。

平臺要對自身的公信力負責。交易有沒有虛構、評論是不是造假,連接商家和消費者兩端的平臺有最充分的信息和證據作出判斷,也有最大的責任維持公平交易的環境。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對異動數據進行檢測、捕捉、追溯,并非無法實現,基于數據支持對違規商家作出處罰也是水到渠成。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平臺不能放低評價的門檻,許多平臺對點評實行零門檻,這無疑為刷單大開方便之門,要求這種平臺對刷單行為嚴格監管成為奢望。長此以往,越來越多不負責任的言論在平臺上生長,失望的是消費者,受害的是商家,最終瓦解的是平臺的公信力。

平臺要對“刷單炒信”保持高壓監管。同一平臺不同發展階段對刷單行為的監管態度有著明顯變化。在市場培育階段,對急于確立優勢搶占市場從而擠掉競爭對手的電商平臺來說,更多的流量、更好看的經營數據,是增加勝算的重要砝碼,至于交易是不是虛構的、評價是不是刷來的,就退居其次了。因此,平臺在這一階段對刷單往往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在市場瓜分完畢、競爭相對固化之后,數據真實性會成為平臺關注的重要問題,刷單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關鍵問題是,伴隨互聯網技術和生態日益發展壯大,越來越多垂直行業的產業鏈被改造和重塑,越來越多細分領域的電子商務平臺走進社會生活,在競爭格局尚未固化時,平臺對刷單等不法競爭不能裝聾作啞聽之任之,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對平臺也要構建更加完善的監管體系。落實平臺主體責任是系統工程,在有效的外部監督缺位情況下,平臺沒有足夠動力去完善對“刷單炒信”的監管。目前,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日漸成熟,《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都為規制網絡刷單提供了法律依據,情節嚴重者,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其他的法律法規也在制定和完善之中,對平臺的監管將越來越成熟。

解決問題要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在解決“刷單炒信”問題的過程中,平臺就是關鍵。讓平臺發揮主體責任,從源頭進行監管,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執好平臺這個牛耳,根治“刷單炒信”就變得不再遙遠。

關鍵詞: 刷單炒信 電商平臺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