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業界 > 正文

推廣‘互聯網+職業培訓’模式 加強技能人才供需

近年來,全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技工荒”,勞動力市場中的高級藍領人才奇缺、技能型生產崗位人才難求。針對這一問題,在12月18日國新辦舉行的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表示,要加強培養培訓、擴大技能人才供給規模,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立政府財政資金、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社會捐助贊助、勞動者個人付費的多元投入機制,提升培訓供給能力。

“要鼓勵企業興辦培訓,開展職工技能培訓。要推廣‘互聯網+職業培訓’模式,提高培訓針對性、有效性。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堅持以促進就業、適應產業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技工院校專業結構和布局,深化校企合作、深化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使得技能人才培養與就業和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吻合度。”張立新說。

同時, 張立新指出,加強激勵、提高職工隊伍穩定性, 一是要推動落實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意見要求,全面改善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二是健全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堅持以用為本,推動企業建立技能人才多層次發展通道。鼓勵企業吸納高技能人才參與重大生產決策、生產科研攻關。三是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評價,并且落實待遇。四是完善以國家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技能人才表彰制度。五是加大職業技能競賽工作力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對取得優異成績的選手要給予榮譽和物質獎勵。

對于我國如何在“十四五”時期加強技能人才供需兩方面,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表示, 一方面,加快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人才供給特別是技能人才供給方面要做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實施“十四五”的職業培訓工作,現在正在開展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其職業培訓力度還要加大。將技工教育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緩解目前存在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二是,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中,技術工人的供給要加強,塑造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優勢。

另一方面,要為擴大內需提供支撐。五中全會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就是要擴大內需,要強化技能的激勵導向作用,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推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包括技術工人待遇,要激發人才活力,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動力。與此同時,要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為擴大內需提供堅實基礎。(韓婕 呂光一)

關鍵詞: 職業培訓 技工荒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