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業界 > 正文

力高集團的喜與憂:年銷售額突破400億 卻因高擴張引600億負債纏身

來源:《投資者網》鄭小琳

2021年剛至,力高集團(01622.HK)可謂喜憂參半。

1月4號,力高集團宣布"集團銷售額突破400億元",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能交出這么一份"績單",多少顯得還算不錯。

不過,歡喜過后,力高集團的憂慮也逐漸顯露。自2018年加速擴張以來,雖然力高集團的銷售額不斷增長,但快速擴張過后,公司陷入盈利增長放緩的困局。

時下,力高集團仍在積極尋求擴張的機會,但日漸高漲的債務和高昂的融資成本,卻令公司發展面臨重重阻力。

深陷成本高企且利潤增長乏力困局

2021年1月4日,力高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績單":截至2020年底,公司合約銷售約為409.75億元;期內建筑面積約475.6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49.5%、83.8%。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統計,2020年,TOP100房企累計全口徑銷售額同比增長12.4%,權益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0.8%,高于2019年的6.5%,但遠不及2017年的40.5%和2018年的35.1%。

相比之下,力高集團的主要業績指標跑贏了多數同行。

不過,隨著銷售額的不斷增長,集團的銷售成本、拿地成本也逐漸上漲。據公司2020年中報顯示,力高集團的銷售成本較去年同期大增505.9%至53.02億元,同時,公司的平均土地收購成本也從每平方米1829元猛增至4531元。

成本走高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力高集團陷入了利潤增長乏力的困局。

回顧過去三年,力高集團利潤增速出現逐年放緩的跡象:2017年—2019年力高集團營收分別為67.34億元、67.36億元、86.0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62億元、9.91億元、10.35億元,增速分別為91.29%、14.9%、4.46%。

尤其在2020年中期,公司營收指標大增345.86%之后,其歸母凈利潤增長卻只有56.91%,同時,在凈資產收益率(ROE)、毛利率、凈利率等衡量房企盈利能力的指標方面,也出現逐漸走低的趨勢。

據公司財報和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毛利率指標較2019年同期巨滑近20個百分點至20.9%,創下三年以來最低水平,凈利潤率較2019年同期下滑18個百分點至6.6%;同時,ROE指標也由2017年25.89%下降至21.65%。由此看出,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漸走弱。

《投資者網》就此聯系力高集團品牌部門問詢原由,但公司一直未就相關問題予以回應。

惠譽評級大中華房地產評級聯席主管陳以文向《投資者網》表示:"利潤率收窄已經成為房地產行業新常態。過去幾年,居高不下的地價和限價政策,令房企利潤收窄,而行業利潤也不太可能回到2-3年前較高的水平。"

陳以文進一步稱,"隨著地價和房價的預期趨穩,開發商囤地、惜售的誘因也會減低,預期房企可能會逐漸減低土儲年限,加快存貨周轉以節省融資成本。"

快速擴張換來近600億債務纏身

1996年,力高集團在福建省泉州市開發了第一個地產項目,掙得第一桶金;2005年,力高集團開始尋求業務擴張,進駐了安徽省省會城市合肥;之后,集團順勢布局了江西省省會城市南昌。

2012年,號稱"全國化擴張"的力高集團決定將總部遷至深圳,而實際上,集團真正擴張的腳步一直遲遲未邁出。

直到2018年,力高集團開始攻城拔寨,大量拿地擴儲。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力高集團的土儲面積為999.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4.58%,從土儲數據可見力高集團加速擴張的步伐之快。

2019年,持續擴張的力高集團土儲面積達到14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7%。

即便在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力高集團擴張熱情仍然不減。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6月以來,力高集團接連斬獲4宗土地:6月8日,獲取煙臺開發區10.15萬平方米地塊;6月11日,以4.2億元競得寧波余姚一幅商住地;6月18日,競得合肥肥東縣總價5.65億元地塊;6月23日,獲取江門國家高新區6.53萬平方米地塊。

截至2020年6月30日,力高集團總土地儲備仍在不斷增加至1790萬平方米。

不過,隨著力高集團擴張加速,其負債規模亦"水漲船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力高集團的總負債逼近600億元,達到599.71億元,較2019年增加22.6%;至此,自正式擴張以來,公司總負債從2018年的284.81億元上漲約1倍多。

總債務逐年激增,又面臨低去化率問題,力高集團承受較大的償債壓力。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6月30日,力高集團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1039天、1651天、1292天,在整體存貨日漸增大的情況下,公司存貨周轉天數卻在波動下調,這將進一步影響項目去化節奏,而存貨一旦未能轉化為銷售額或現金流,則公司整體面臨著較大償債壓力。

資金承壓靠高息發債"續命"?

"房企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短期債務風險,在這時,房企可以通過加強銷售回款、低利率融資等方式來應對風險。"諸葛找房資深分析師王小嬙向《投資者網》如是說。

來源:公司財報

不過,力高集團并未采用上述方法,反而選擇發債融資的方式。

截至2020年6月30日,力高集團在一年內需償還的短期借款為98.08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0.86億元,現金短債比為1.03,觸碰到"三道紅線"中規定的現金短債比小于"1"的要求,這表明,力高集團的短期償債壓力不容小覷。

而為了緩解債務壓力,力高集團開始頻繁發債。

據《投資者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力高集團曾多次高息發債:5月20日,力高集團發行的2023年到期的1.5億美元、利率13.0%優先票據;6月10日,力高集團獲5000萬美元、利率10%的定期貸款融資;7月31日,力高集團發行2022年到期的2.2億美元、利率11.0%優先票據;11月23日,力高集團以5147.6萬美元現金要約購買2021年到期的9.875%優先票據。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前二、三季度房企的平均利率分別為4.3%、5.69%,相比之下,力高集團高達9.8%~13%的融資利率明顯高于同行。

"由于資本市場對大型房企認可度高,融資相對具備優勢,相反,中小房企資信評級相對較低,資本市場整體支持力度弱,不得以選擇高息發債的方式。"對于力高集團高息發債原因,王小嬙向《投資者網》如是表示。

談及中小房企的融資成本是否有望降低時,王小嬙卻認為"概率很低",她強調,"強者恒強的局面下,融資新規'三道紅線'的試點房企正在擴圍,而中小房企的生存只會愈發艱難。"

對小房企如何破局高成本融資難題,陳以文認為,"需要減少拿地、出售資產來增加流動性,這也會為大型房企提供機會,加速行業整合。"

王小嬙則認為,"一方面,房企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經營特征、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選擇戰略突圍,比如:在中小房企公開拿地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可以尋求并購拿地的方式,甚至與大型房企開展戰略合作。"(思維財經出品)

關鍵詞: 力高集團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