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業界 > 正文

柔宇科技身陷欠薪、缺錢等旋渦,僅靠融資如何講完“柔性星球”故事

近日,柔宇科技被爆大規模拖欠員工薪酬,且資金緊張,一時間引發眾人關注。對此,藍鯨TMT記者聯系柔宇科技相關人員,截至發稿暫未有明確回復。

柔宇科技的資金壓力并非空穴來風。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間,其累計虧損高達32億元,且虧損幅度不斷加大。而柔宇科技最近的一次融資還停留在2020年5月,金額為3億美元。

據媒體報道,為解決眼下的欠薪問題,柔宇科技CEO劉自鴻召開員工大會表示,目前公司正在進行融資,預計12月會有資金進入,將在今年12月底或者次年一月發放薪資,但仍有不確定性。

頭頂明星獨角獸光環的柔宇科技曾在即將赴科創板上市的臨門一腳,選擇主動撤回申請,致使144億元的募資計劃落空。如今再傳陷入資金困境,柔宇還能怎么講“柔性星球”的故事?

柔宇科技被曝大規模欠薪,陷入資金困境

12月8日,有自稱是柔宇科技從事人力方向管理工作的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稱,柔宇科技拖欠其2021年9月至11月的工資,金額近33000元。

此外,該網友表示柔宇科技已拖欠近千名員工工資,包括保潔、保安、管理人員,拖欠時間長達近半年。這一留言引發了眾多關注,不過,記者發現,目前在該網站上已沒有這條留言。

據財新報道,多名柔宇科技員工表示,10月10日是柔宇常規發放9月薪資的日子,但當日多數員工被告知,9月薪資僅部分發放,10月的薪資則全額暫停發放。公司承諾將在11月30日補發,但最終并未兌現。

這是柔宇科技首次被爆出大規模暫停發薪事件。往前追溯,近幾個月來,已有不少該公司員工在各社交平臺表示,薪資被拖欠發放。

記者聯系到某位柔宇科技內部人士,對方僅表示“創新公司有自己的苦衷”,此外未能給到更多信息。

事實上,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科技,至今未能實現盈利。但因為所處賽道在當時頗為前衛,且憑借著“推出全球首臺商用折疊屏手機”等標簽,柔宇科技一直備受資本青睞。

天眼查APP顯示,柔宇科技自成立以來共獲得13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70億元。其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2020年5月,彼時,柔宇科技完成3億美元F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光證中麗、順豐控股和中鐵大成,投后估值達到60億美元。

伴隨著融資進度,柔宇科技也一直在謀求上市。在多次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后,2020年12月,柔宇科技披露招股書,擬在科創板上市,且上市申請已獲上交所受理;其IPO擬募資144.39億元,遠超絕大多數科創板上市公司擬募資金額。

但其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至2020年1月-6月,柔宇科技分別實現營收6472.67萬元、1.09億元、2.26億元和1.1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億元,累計虧損達31.95億元,且2020年上半年虧損金額已接近2019年全年虧損金額。

除虧損之外,彼時,柔宇科技還存在營運資金不足、應收賬款趨高、資產抵質押等多項風險。

根據招股,報告期內,柔宇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58億元、-6.1億元、-8.1億元和-3.86億元,而當時該公司主要通過股權和債權等融資渠道補充營運資金,如果不能成功上市,又未能及時通過融資渠道獲得足夠的營運資金,其日常生產經營將會受到影響。

同期,該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919.55萬元、4149.41萬元、8759.3萬元和9760.26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5.11%、38.05%、38.59%和84.09%。

而為了解決公司規模發展的資金需求,柔宇科技將其所擁有的唯一土地使用權抵押、子公司柔宇顯示股權質押、部分設備抵押和部分專利質押用于向銀行申請借款,上述抵質押物為該公司的重要生產經營資產。若未能及時足額償還銀行借款,毫無疑問會對其生產經營和募投項目實施產生不利影響。

總而言之,就其整體財務狀況來看,柔宇科技的資金儲備岌岌可危,如果能上市成功,或許能暫時緩解資金壓力。但距離其上市申請不過2個月,柔宇科技和保薦人就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而此次IPO的失敗也讓該公司一度卷入質疑的漩渦之中。

研發投入是營收數倍,產能利用率低

柔宇科技將長期虧損的原因歸結為公司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銷售規模較小且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數據顯示,柔宇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間,研發費用分別為1.6億元、4.9億元、5.9億元、5.8億元,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接近2019年全年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分別高達247.87%、447.88%、258.25%、502.01%。

柔宇科技在三年半內研發支出總計達18億元,是同期總營收的3.5倍。

柔宇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未來幾年還將存在持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且公司銷售規模較小,商業化落地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此公司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

而就研發成果而言,柔宇科技自主研發了“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這一技術路線與三星、京東方等OLED廠商采用的“低溫多晶硅(LTPS)”不同,據該公司介紹,這一技術可使溫度更低,器件結構更簡單,工藝流程更簡化,設備及產線投入更小。采用該技術的全柔性顯示屏具有更好的彎折特性和可靠性。

柔宇創始人劉自鴻曾介紹稱,其技術不采用硅材料,相比LTPS制程溫度更低,可以降低設備的投資成本,提高全柔性屏的良品率,并且“從上游材料工藝、電子器件到下游產品設計都需要自己做”。

那么有了技術的柔宇科技,生產情況如何?

招股書顯示,柔宇科技主要提供柔性電子產品與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基于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技術的多種場景應用產品。

從其公布的數據來看,柔宇科技全柔性顯示屏存在產能利用率及產銷率低等問題。

2018年6月,柔宇科技每年設計產能為280萬片約8英寸的全柔性顯示屏一期產線點亮投產。但在2018年-2019年間,每年的設計產能均只有幾萬張,且按產量和同期設計產能進行測算,全柔性顯示屏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5%和31%,而在2020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僅為5%。

同期,全柔性顯示屏的產銷率分別為27%、16.8%、45.6%。

其中,2019年柔宇科技全柔性顯示屏的實際產量高達31.4萬片,但銷量僅為5.27萬片。同時,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億元、1.65億元、5.95億元和4.8億元,存貨整體呈現增長的態勢。這意味著,柔宇科技有較多存貨,在產生成本的同時難以及時轉化為銷售收入,存在存貨跌價的風險。

柔宇科技表示,目前尚需擴大生產規模以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和滿足客戶對于大規模量產的需求,但大客戶對于產能的規模保障有一定要求,導致公司難以取得部分大客戶認證。

商業化能力低,“柔性星球”故事如何講

柔宇科技曾在招股書中坦承,所從事柔性電子產品的下游行業對于柔性電子產品需求尚處于初期,且產品銷售規模較小,如果未來不能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核心產品,公司將面臨難以持續經營和未來發展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風險。

柔宇科技關于“柔性星球”的故事講了很多年,發布產品主要為全柔性傳感器類解決方案產品以及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性智能手寫本RoWrite等,提供的柔性電子解決方案主要應用于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交通、文娛傳媒、智能家居、運動時尚和辦公教育等行業。但從數據來看,有些不盡如人意。

2020年上半年,消費產品收入為8769萬元,占比78%;企業解決方案收入為2476萬元,占比22%。但從2018年、2019年的數據來看,消費者產品收入與企業解決方案收入趨于六四開,消費者產品收入較低。

目前,在消費者產品方面,柔宇科技多依靠自產自銷折疊屏手機,最新款FlexPai 25G折疊屏手機起售價不足1萬元,如今已上市超過1年。因為線下渠道較少,柔宇科技基本通過線上電商平臺銷售折疊屏手機。

記者查詢主流電商平臺發現,FlexPai 2在京東自營旗艦店的評價超過2000條,在淘寶“柔宇數碼旗艦店”月銷13,總評價數不到200條??傮w來看,銷量較為慘淡。

事實上,即便“折疊屏手機”的風吹得較猛,目前進場的玩家均難言已掌握銷量密碼。不過,三星、華為等廠商已取得一定成績,柔宇科技相較之下還有較大差距。

除手機之外,柔宇科技“柔性星球”的故事里,還有智能交通、文娛傳媒、智能家居、運動時尚等領域的應用產品。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具體落地的形勢來看,包括在帽子、衣服、甚至酒瓶上嵌入柔性屏展示畫面,或將柔性屏搭載在飛機行李架上,盡管產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但大多并不是針對痛點所設計的應用,甚至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設計,加上成本高昂,其多數產品仍然面臨著無法大規模應用的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10日,柔宇宣布簽署了一筆總計6億元的大額訂單合同,根據協議,將從2022年開始向客戶提供自主研發生產的柔性OLED顯示模組,2年內完成訂單交付。至于這筆訂單的客戶名稱,柔宇科技并未對外公布。

總體而言,盡管頭頂獨角獸的光環多年,但從目前的技術、市場影響力來看,柔宇科技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此次,柔宇科技陷入資金困難,要想渡過難關、打開局面,道阻且長。

關鍵詞: 柔宇科技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