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業界 > 正文

利率披露不明 信息泄漏風險,網貸者竟毫無知情權

“我就是想貸個款,怎么推薦那么多公司?”“我明明申請的是這家貸款公司,為什么那么多信貸中介聯系我?”……一些人在尋求網貸的過程中遇到過各類的困擾。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在一互聯網平臺點擊一個貸款廣告,但申請貸款后卻由小貸公司進一步導流至多個助貸平臺,且所有貸款頁面均未明示貸款年化利率,這也引起消費者困惑,“為何監管明令要求,仍不披露年化利率,誰來維護我的知情權?”

僅展示日利率或月利率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在一互聯網平臺上點擊一個貸款廣告,進一步跳轉至“用唄”平臺的營銷頁面,其宣稱“最高可借20萬,憑身份證即可借錢,最低日息0.02%(1萬元1天最低利息2元),可分3/6/12/24/36/60期不等”,輸入手機號、驗證碼等信息就可查看額度。

北京商報記者輸入了手機號查看額度,并勾選了同意相關注冊協議和隱私政策。從協議來看,用唄平臺由廣東仁東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東互聯網小貸”)運營,另據頁面宣傳,該貸款額度“資金來源為各大銀行及持牌消金機構”。

緊接著,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跳轉鏈接、點擊信任的方式安裝了用唄App,登錄后顯示用戶預審額度已通過,完善資料最高可激活18.5萬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記者在完善姓名、職業、收入、城市等個人信息以及貸款金額、貸款期間、文化程度等貸款信息后,用唄進一步向記者推薦了一個名為“51車信貸”的助貸平臺。

除了“51車信貸”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用唄同時還在首頁為多個貸款平臺導流。

宣稱資金來源為銀行及持牌消金機構,但點擊貸款后卻為何層層導流至助貸公司?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向仁東互聯網小貸求證采訪,對此,后者回應稱,“我方App的資金來源于正規金融機構,當我方判定用戶不符合我方貸款要求時,在明確告知用戶并取得同意并授權后,用戶可前往第三方平臺,具體問題可咨詢第三方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在貸款利率披露方面,部分平臺也引起業內質疑。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管是用唄還是用唄進一步導流推薦的平臺,在貸款利率披露上,均未披露貸款年利率,僅展示日利率或者月利率。

根據央行要求,“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也可根據需要同時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應比年化利率更明顯”。

在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看來,“宣稱最低日息、月息符合這一情形,用唄這一行為既違反了監管規定,也侵害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與監管精神相違背”。

對于貸款利率披露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仁東互聯網小貸采訪,但截至發稿,后者未給出正面回應。

信息安全隱患

另外,根據用唄平臺注冊協議,“平臺將對用戶提供的、平臺自行收集的及通過第三方收集的用戶個人信息、個人資料等享有留存、整理加工、使用和披露的權利,且用戶需授權平臺及其關聯公司及其指定的第三方可留存、整理及加工用戶信息,用于平臺及其關聯公司及其指定的第三方提供的營銷等服務”。

這樣一份協議,用戶一旦勾選同意,個人信息安全如何得以保障?針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仁東互聯網小貸進行采訪,后者同樣未給出正面回應。

“無論在金融監管層面、誘導消費層面,還是個人信息保護層面,都存在大量風險隱患。用戶協議會危害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但是平臺采用了一種隱蔽的方式來獲取用戶信息授權,隨著信貸鏈條上企業數量增加,用戶信息也會以此方式分享給更多鏈條上層企業。”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直言,機構利率披露不透明是違規行為,信貸機構需要以單利模式公布信貸成本,而此舉已經損害了借款人的知情權,存在誘導信貸的嫌疑。

后續如何規范

貸款市場的多個問題,也已引起監管注意。

正如3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的風險提示》,其中就提到要警惕營銷過程中混淆概念,誘導消費者使用信用貸款等行為,比如價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貸款或分期服務年化利率等。若消費者自我保護和風險防范意識不強,不注意閱讀合同條款、授權內容等,簽約授權過程比較隨意,容易被誘導辦理貸款等業務。

盤和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針對信息保護不合規的問題,建議機構做出整改,需要將平臺信息保護規則公布并備案,接受監管和用戶監督;此外,若機構存在利率、貸款責權條款不透明的問題,應該責令整改后重新推出借貸產品。

蘇筱芮對金融消費者提出建議,一是要堅持量入為出消費觀,避免過度借貸甚至“以貸還貸”;二是要關注借貸產品的實際利率與產品提供方,盡量通過正規渠道,信息質量存疑的不碰;三是提高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認真閱讀協議條款,不輕易在線下簽字或是在線上點擊“授權”按鈕。

銀保監會則提醒消費者,要合理合規使用小額貸款等消費信貸服務,了解分期業務、貸款產品年化利率、實際費用等綜合借貸成本;選擇正規機構辦理貸款等金融服務,警惕貸款營銷宣傳中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息費標準等手段。尤其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不輕信非法網絡借貸虛假宣傳,不把小額信貸等消費信貸資金用于購買房產、炒股、理財、償還其他貸款等非消費領域。

關鍵詞: 個人隱私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