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業界 > 正文

大廠“畢業”后,你想轉頭考公務員嗎?

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其實全看自己

北大博士生,選擇去街道當城管——消息一出,便引發輿論關注。

2022年4月8日,北京市朝陽區公布了2022年公考擬錄用人員名單。從這些擬錄人員畢業院校來看,大多是名校畢業生,其中不乏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海內外頂尖高校。從學歷構成來看,95%以上都是碩士和博士。

最吸睛的莫過于酒仙橋街道的“城市管理執法崗”,該崗位擬錄取一名北京大學的博士。

再加上近兩個月,各大互聯網公司、垂直領域獨角獸的眾多員工接連被裁員,許多人的高薪與體面付之一炬。于是在就業問題上,不少網友感慨,宇宙的盡頭是公考。

北京某211大學畢業、進入公關行業9年的許圓圓,曾經拿著每年50萬元的薪水。但自去年懷孕后,她萌生了考公務員的想法。“這是最后兩年機會,超過35歲這扇門就關上了。”

然而另一面,在珠三角機關單位工作近20年的李慶輝放棄了“鐵飯碗”工作。他對記者表示,“自己是一個工作較為努力的人,也想追求更多的晉升渠道和薪水,哪怕是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經過近幾年的打拼,他做到了某大型保險機構銷售主管位置,薪資也提高了幾倍。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近年來,國考報名熱度不斷攀升。今年初,清華畢業生“七成前往體制內”的消息引發輿論熱議。根據清華大學發布的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清華2021屆畢業生一共7441人,簽三方就業畢業生總數為3669人,其中去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占比分別為15.8%、30.3%、23.8%,合計69.9%。

據中國新聞周刊今年1月報道,上海交大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以及部隊的畢業生比例為50.05%,廈大畢業生的比例接近60%。另據軟科統計的部分985高校2020年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多數高校簽約就業畢業生中進入“體制”(不含國企)的比例,在三四成左右。

圍城外的人想進來

說起自己進入體制內的經歷,李曉倩形容“歷經了千辛萬苦”。

就業形勢不好,盡管985大學畢業,李曉倩和很多人一樣,早在畢業前一年就開始找工作。她形容自己“中規中矩、追求穩定”。思來想去,進入體制是她最好的選擇。

她把目標瞄準國考和省考,先后花了3萬塊報班,結果競爭太激烈,她連面試資格都沒獲得。一個在央企的學姐告訴她,一些大型國企和央企也有編制,可以試試。

在海投了幾百份簡歷后,李曉倩順利通過了某大型央企的筆試和面試,成為當中的一員。李曉倩第一年的工資是4000元/月,“日常花銷最大的是餐費,但平時就在單位食堂吃飯,一頓飯只花幾塊錢。”對比去互聯網公司,月薪翻倍但加班到凌晨的同學,李曉倩對自己的現在的工作基本滿意。

但漸漸她也發現,體制內并非她想象的那么“輕松”。李曉倩學商務英語專業,但在單位做的是綜合崗的活。她日常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大家學習黨史和中央下發的文件精神,督促大家上視頻課,定期考試驗收成果。

“每天都忙忙碌碌,感覺自己做了很多事。真要總結,又好像什么都沒做。”李曉倩表示,自己從事的工作沒有量化指標,最主要的就是把領導交代的事情做完,個人能力提升有限,且缺乏成就感。

不同于一畢業就進入體制內的李曉倩,在北京打拼了快10年的許圓圓對無休止的加班感到心力交瘁。

許圓圓是一名90后,在北京某211大學畢業后,便進入了公關行業。在公關界,客戶就是上帝。在她還是一名小職員的時候,凌晨2、3點回客戶消息都是家常便飯。

從小縣城走到大北京,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出人頭地。如今她成為某獨角獸企業的公關經理,年薪達到了50萬。

“有些企業雖然收入高,但那是拿青春和健康換來的。”許圓圓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自從去年懷孕后,她便萌生了一股強烈的考公想法。

“在私企,懷個孕都膽戰心驚。害怕被開除,害怕干不好,連產檢都要帶著電腦,壓力特別大。”許圓圓準備明年備戰考公,“最后兩年機會,超過35歲就沒資格考了。”但她也隱隱擔憂,經濟形勢不好,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如果考不上,未來的路怎么走?

圍城里的人想出去

就在李曉倩、許圓圓們想盡辦法進入體制內時,吳成杰卻無數次萌生了想要跳出體制內的想法。

他進入珠三角某事業單位已有7個年頭,現在是一名中級職稱的農藝師。每每和別人聊天,大家臉上都會流露出羨慕的表情。“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進入體制內就是走仕途,事實并非如此。”

吳成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像他們中心,初級職稱有6個,中級職稱有3個,高級職稱只有2個。“如果現有的高級職稱的人不晉升或者退休,就意味著晉升機會較少。”

吳成杰現在的年薪10萬出頭,相比2018年機構改革前已降5、6萬。這樣的薪水在其當地只能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還是有追求的,常常會加班,想把工作完成得更好,但薪水相對固定。”

據吳成杰觀察,“和他同一批進來的同事已經走了一半”,有的去了企業,有的自己創業。

“體制內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不怕下個月發不出工資。人脈廣,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李慶輝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但對于像他這樣創新意識強的人來說,還是更傾向于去那些能充分發揮自身才能,具有良好上升通道的企業。

體制內外各有利弊,需結合實際選擇

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孟立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各有各的好處與價值。體制內是否是最好的選擇,還要看個人追求、價值取向、適應性,包括承擔責任的能力。

展望未來,吳成杰準備再上戰場,考省農業廳的公務員。據他了解,省廳的年薪可以比現在高出好幾萬。如果沒有成功,也不排除跳槽去企業。

許圓圓已經開始打聽考公事宜,她咨詢了好幾個公考機構,得到的答案是如果要參加明年11月份的國考,現在準備都不算早。

盡管體制內外各有利弊,但從國考數據來看,2021年國考報名人數達157萬,招錄比為61:1,創下歷史新高。

青年作家賈行家曾在一席的演講《紙工廠》中提到:二十多年前,最體面的生活就是端上鐵飯碗,因為那不僅僅意味著穩定,還代表著最優越的生活。如今,鐵飯碗的內涵似乎在悄然發生變化,它雖然代表著安全、穩定,但也意味著缺乏更多的可能性。

吳成杰說,工作這么久,他也想了很多,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其實全看自己。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