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業界 > 正文

焦點滾動:華彬集團旗下果倍爽產品被舉報 群狼環伺“紅牛”難復制?

《投資者網》葛凡梅


(相關資料圖)

中國知名快消公司、紅牛飲料母公司——華彬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彬集團”)近日因旗下果汁飲料品牌——果倍爽產品陷入輿論漩渦。

近日,一位自稱是華彬集團旗下百仕欣(北京)飲料有限公司(下稱“百仕欣公司”)前員工的男子,實名舉報果倍爽產品使用過期材料的視頻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華彬集團開創性締造出“紅牛”品牌,今年上半年紅牛品牌銷售額達到121.97億元。不過,目前“紅牛”商標訴訟之爭尚未塵埃落定,如今果倍爽品牌又遇風波。

市場競爭激烈之際,華彬集團的快消版圖還有哪些底牌?

果倍爽被舉報使用過期原料

在上述視頻中,一位自稱是百仕欣公司前員工的男子實名舉報稱,作為一家生產兒童飲料——德國品牌果倍爽的公司,百仕欣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主劑(糖漿以外的預先配好的混合液)和過期包材。

該男子在視頻中表示,2017年,他曾發現德國進口的原料主劑出現過期現象,但公司并沒有做銷毀處理,而是繼續生產飲料成品賣向市場;此外,在該批次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公司還使用大批量的過期包材——鋁箔袋。2021年7月,他已經到北京市懷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并帶領該局工作人員到百仕欣公司現場查獲未使用完的包裝袋,并稱懷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做立案處理。

關于果倍爽產品的舉報

對此,北京市懷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確實收到過消費者對上述問題的舉報,已立案處理。另經調查核實,舉報人舉報的百仕欣曾使用過期包材的問題不成立,關于過期主劑的投訴正在調查取證中,目前已將調查結果反饋給了舉報人。

目前,該事件的調查仍在進行中。不過,對于果倍爽使用過期原料事件,華彬集團并未作出公開回應和解釋。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20日上午,各大社交平臺已檢索不到上述實名舉報的視頻。

天眼查App顯示,百仕欣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法定代表人為嚴丹驊(華彬集團創始人嚴彬的女兒),注冊資本2900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生產飲料、銷售自產產品。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華彬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果倍爽是一款立直袋裝的兒童果汁飲料產品,品牌所有方是德國維爾德集團。2013年,華彬集團與德國維爾德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次年,華彬集團成立了百仕欣公司,負責果倍爽產品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生產、銷售和運營。2015年,百仕欣公司果倍爽產品正式在國內上市。

不過,據報道,相關知情人士透露,華彬集團并沒有和德國果倍爽續約,目前該品牌是德方自己在操作,但該消息的真實性目前還不得而知。

網傳的華彬集團與德國維爾德集團的再許可授權書

難造第二個紅牛

華彬集團官網資料顯示,華彬集團是由創始人嚴彬于1984年在泰國創建,1990年正式來華投資,公司業務主要涵蓋快速消費品、綠色大健康產業、戰略性投資產業、金融租賃四大產業。華彬集團于1995年投資成立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因“紅牛”開創了中國功能飲料品類,嚴彬也被稱作“中國功能飲料之父”。

在快消領域中,華彬集團是中國功能型飲料的領導企業,旗下主要有紅牛、唯他可可椰子水、果倍爽果汁、芙絲VOSS天然礦泉水、戰馬能量型維生素飲料五大飲品品牌,市場銷售網絡覆蓋全國400多萬家銷售終端。

然而,華彬集團的快消品牌收入主要依賴于紅牛品牌。根據華彬集團2020年公布數據,五個品牌2020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42.01億元,其中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2020年完成了228.15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5億元,占五大品牌總收入的比例超94%。

華彬集團的五大快消品牌

不過在此之后,華彬集團僅公布紅牛品牌的銷售情況,再未公布公司其他快消品牌的具體銷售數據。根據華彬集團公布的數據,紅牛2021全年銷售業績實現訂單額鎖定218億元,交貨額221億元,同比增長4%;2022年上半年,紅牛的銷售額為121.97億元,達成年度銷售目標進度的58.6%。

在華彬集團運營的快消品牌中,似乎難有第二個品牌與紅牛并駕齊驅。2016年底,戰馬能量型維生素飲料上市。戰馬與紅牛,同為功能型飲料的產品定位,也讓外界一度認為華彬集團將扶持“戰馬”品牌,替代“紅牛”。

根據華彬集團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銷售數據,五個快消品牌銷售額共計143.26億元,其中,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貢獻了133.93億元銷售額;戰馬能量型維生素飲料銷售額為7.16億元。兩者之間的銷售額差距懸殊。而果倍爽、唯他可可和芙絲水三個新品銷售額合計僅約2.2億元。

據2021年7月北京商報報道,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戰馬在四五年時間做到接近20億元銷售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戰馬產品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紅牛”商標之爭

紅牛品牌的商標之爭,至今仍未有最終結果。一如曾經加多寶與王老吉之間的商標糾紛,華彬集團和泰國天絲集團圍繞“紅牛”商標歸屬權的訴訟也已持續多年。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6年8月起,泰國天絲集團向華彬集團發起關于“中國紅牛”商標侵權訴訟,稱雙方20年經營期限即將到期,要求中國紅牛停止使用紅牛品牌。華彬集團則認為,雙方簽訂的協議書約定合作期是50年,對紅牛商標的使用權限未到期。

至今,雙方的訴訟已經持續了六年之久。不過根據公開判決結果來看,華彬集團已屢次敗訴。舉例來看,2021年12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就紅牛商標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要求華彬集團的相關被告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并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紅牛”字樣的企業名稱并限期變更企業名稱,同時連帶賠償原告天絲集團經濟損失1億元;2022年5月,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要求華彬集團及其關聯方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停止使用含有“紅牛”字樣的企業名稱,并賠償天絲集團經濟損失2.1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之間的訴訟大戰或許將迎來轉折,據媒體報道,雙方系列訴訟案的重要證據——“50年協議”所涉及的華彬集團創始人嚴彬、天絲集團創始人許書標等5人的簽名字跡,經司法鑒定,結果顯示簽名字跡為真。

盡管如此,紅牛自2016年陷入商標糾紛,對業務發展影響不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東鵬飲料(605499.SH)、樂虎為代表的公司,抓住時機搶占市場份額,推出高性價比的能量飲料產品,內憂外患下紅牛的市場份額逐步下降。根據五礦證券數據,紅牛的市場份額由2014年的超80%下降至2021年的55.6%。

中國能量飲料市場競爭格局

從體量上看,中國能量飲料市場競爭格局可謂一超多強。根據歐睿數據,2020年中國能量飲料市占率超過1%的共有6個品牌,其中紅牛的體量遙遙領先,占據一半多的市場份額,其余5家企業分別是東鵬飲料、樂虎、體質能量、戰馬和XS,行業集中度較高。

目前軟飲行業增速明顯放緩,市場趨于飽和,而能量飲料作為細分賽道仍將以量增為主。根據歐睿數據預測,2026年中國能量飲料體量將達到760.3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速達7.2%,未來能量飲料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基于此,眾多食品飲料龍頭也紛紛涌入能量飲料市場,如統一、伊利、娃哈哈、中糧集團、盼盼食品、湯臣倍健等,通過在口感、包裝、營養成分上創新,主動切入能量飲料賽道,擴充其自身品類的多樣性。競爭者不斷入局,紅牛如何保住市場地位,亦是其面臨的難題。

五礦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多方入局能量飲料為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通過各自的大力宣傳進行消費者教育,做大了蛋糕的同時促進了能量飲料行業的良性競爭。(思維財經出品)■

關鍵詞: 華彬集團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