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業界 > 正文

江蘇南通:綠色防控唱主角 打好生態保衛戰 世界動態

夏日蟬鳴,綠樹陰濃。


(資料圖)

“夏天是植物病蟲害的高發時節。今天要抓的蟲子,一般會在每年6月造成懸鈴木枯枝。”一大早,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教授鄭興國就來到南通市區園林路,查看危害懸鈴木的害蟲的誘捕情況。

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南通綠化面積逐年增加,園林植物的病蟲害問題也愈顯突出。8年前,受南通市園林綠化管理處、濠河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等單位委托,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組建由病蟲害專家周小林教授任組長、鄭興國教授參與其中的項目組,開展園林植物病蟲害監測、治理防控研究。通過8年不間斷的觀測與研究,項目組構建起完善的鑒定與監測體系,對100多種園林植物病蟲害進行鑒定與測報,在和植物的“對話”中,探尋生態防控之路。

傾聽蟲子發出的訊息

搭好梯子,爬上兩三米高的樹干,取下誘捕器,把昆蟲小心裝入取樣袋……這套流程,是鄭興國的每周功課。這次誘捕到的黑色枝小蠹個頭很小,但這種不起眼的小黑蟲卻可能造成樹木枯死。

“它能終生潛伏于樹干之中,持續對樹木造成影響。”鄭教授說,這些蟲子將被帶回實驗室,“要進行持續不斷的觀察和記錄,弄清它的生長過程,這樣才能找到對付它的方法”。為了持續觀察蟲子的狀態,鄭興國甚至在家中也開辟了一塊“養蟲專區”。

數據研究是園林植物病蟲害監測的基礎。對不同害蟲的生長周期、病害等數據,鄭興國都有詳細記錄。翻看記錄,活躍在南通的害蟲種類也一目了然。

鄭興國介紹,研究中一般把害蟲分成三類:食葉類、刺吸類、鉆蛀類。食葉害蟲顧名思義以葉子為食,南通常見的“洋辣子”(刺蛾)、卷葉蛾等都屬于此類。“刺吸害蟲就像吸血鬼一樣,吸食植物養分,比如蚜蟲。”鄭興國說,如果哪天在樹下發現地上黏黏的,還有液體滴落,那樹上八成生了蚜蟲。

鉆蛀害蟲是樹木的“心腹之患”。“小時候常捉來玩的天牛,它的幼蟲就會鉆進樹干里。”說話間,鄭興國蹲下身指著一棵樹上的孔洞說,“你看,樹下有木屑,這是典型的鉆蛀害蟲危害表現。”

植物也有“中醫療法”

一片小小的葉子,能透露出什么信息?

從葉子上的孔洞,鄭興國教授能判斷出是否有蟲咬,周小林教授則從斑點中能看出植物是否“生病”。

病蟲害研究,就是從微小的變化里,解讀植物發出的“求救”信號。

走進位于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的植物有害生物監測與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周小林教授正在顯微鏡前觀察病菌形態。實驗室外的窗臺上,擺著大大小小十幾個種著洋槐、黑松等幼苗的花盆,每個花盆里都插著標簽。

周教授說,每棵植物接種了病菌,用來觀察不同病原體在同一植物上的表現。他端起一盆洋槐,剪去一段枝條,“看葉子它很健康,但其實中間已經開始腐爛了。”

相較于蟲害防治的及時性、適期性,周小林說,病害防治更像是對植物進行“中醫療法”。植物病害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非生物引起的,比如水分的不足和過量、營養元素的缺乏;另一種由生物引起,比如細菌、病毒等等。“要搞清楚植物為什么生病,就需要對植物全株、周邊環境等進行調查。”

除了每周定期開車去綠化重點路段觀察植物生長情況,周小林常常被園林綠化部門請過去給植物“看病”。他的電腦里存了很多現場圖,記錄了各種病害現場:比如,種在湖邊花壇的兩棵樹,一棵樹郁郁蔥蔥,一棵卻瀕臨枯死,這是因為花壇滲水,積水引起了樹木爛根;一排新栽樹木,只有一棵枯死,原因是種樹時坑挖深了5厘米……

病害研究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有時候可能需要三五年才能搞清楚一種病害的發生原因規律”,周小林說,他最近兩年正在研究黑松枯萎病,“正在逐項排查致病原因。”

聯手作戰精準施策應敵

“研究病蟲害,最終還是希望能提升園林的綠色防控技術與水平。”周小林說,單一依靠化學農藥、使用高毒農藥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已經落后。

8年間的工作中,依靠科學的監測研究手段,項目組對南通園林植物病蟲害開展了系統性的鑒定與測報。周小林說,南通四季分明、濱江臨海,獨特的氣候條件,也讓植物病蟲害的發生顯示出地域特點。比如,在監測中,就發現了國內或省市內少有報道資料的黃馨炭疽病、火棘葉蟬、小蜻蜓尺蠖、爬山虎毒蛾、香樟生長障礙、合歡枯萎病等病蟲害。

據了解,項目組還通過開展培訓、編發《園林植保信息》等形式,推廣研究成果。這些成果集成了改進養護方法、釋放天敵生物、加強物理防控、使用低毒農藥等生態防控技術,形成了科學的重要病蟲害綜合治理方案,甚至輻射到蘇州、鹽城等周邊地區,極大地提高了綠化養護人員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的認知與防控水平。

“幾年合作下來受益良多,園林養護技術顯著提升。”南通市園林綠化管理處養護二科副科長錢燚燕介紹,當前的園林養護更注重精準施策,有針對性地進行噴藥殺蟲,并配合日常養護管理,采取人工和機械配合的方式開展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她也提醒市民,雖然市公共綠地使用的農藥均為無公害制劑,但仍要加強自我防護,不要直接接觸。

美好家園,人人守護。采訪中,病蟲害專家也期待廣大市民多了解植物養護知識,見到病蟲害及時向園林部門反映,一起筑牢“綠色屏障”,守護好森林城市良好生態。(朱文君 丁威程)

[編輯:季肖寒]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