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業界 > 正文

樓宇經濟轉向精耕細作

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型的換擋時期,樓宇經濟從增量時代步入存量時代,“以時間換空間、以空間換產業”,靠載體建設帶動產業增長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與之前“白紙上繪藍圖、平地起高樓”的改革探索相比,高樓林立之下,如何在存量時代探索產業治理的新機制、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產業增長的新動能,已經成為很多城市面臨的新課題。

集群智庫?中國樓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匡洪廣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存量時代樓宇經濟需要從粗放發展轉向精耕細作,從市場行為轉向政企聯動,樓宇經濟完全可以成為助推中國城市升級和產業升級的“秘密武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樓宇經濟是指以商務樓宇、產業園區、產業功能區為主要載體,政府引導、政企聯動、合作共贏,通過高水平的規劃設計、開發建設、招商運營打造高能級的企業發展平臺和產業孵化平臺,在空間的基礎上進一步集成人才、技術、市場、資金等產業要素,規模性地引進或培植優質市場主體,從而收取租金、產生稅源、培植產業并提升區域競爭力的一種經濟形態。

“與住宅不同,樓宇經濟具有強烈的公共屬性和產業屬性。”在匡洪廣看來,樓宇經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寫字樓、產業園區是重要的產業基礎設施,做好樓宇經濟關鍵在產業資源的導入和產業生態的構建運營。

近年來,樓宇經濟已成為促進城市空間優化和高效利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國多地都已發布相關政策文件,明確支持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過,當前樓宇經濟仍存在中心城區空心化、樓宇政策表面化、產業定位模糊化、樓宇競爭同質化、產業資源隱性化等問題。“現在多數都是綜合性樓宇,綜合性帶來的問題就是同質化,這些寫字樓沒有產業標簽和功能標簽,只能提供最基礎的公共配套和服務,沒有辦法提供垂直領域的專業化產業服務。相互競爭只能打價格戰。”匡洪廣說。

“如果寫字樓永遠停留在一個簡單的辦公空間,未來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弱。”匡洪廣認為,樓宇經濟的發展,將經歷單純提供“空間”的1.0、“空間+配套+服務”的2.0以及“空間+產業+運營”的3.0三大階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樓宇經濟將進入3.0時代。匡洪廣指出,樓宇經濟3.0階段具備三個標志:一是從基礎商務服務進化到產業服務,把樓宇的招租與政府的招商有效結合;二是從樓宇運營商進化到城市合伙人,商務樓宇將弱化地產屬性,強化產業基礎設施屬性;三是從市場行為進化到政企協同,從單純的市場行為升維到政企聯動、合作共贏。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升級,企業對辦公的需求也在改變。匡洪廣表示,樓宇運營要密切關注企業需求的變化。在員工層面,不僅要關注辦公環境,還要關懷其社交、文化、成長、精神層面的需求。比如,一些樓宇會不定期開展講座,甚至開設藝術空間。在產業服務層面,要搭建產業平臺和生態,提供融資、人才、技術、供應鏈、政企對接等服務。

打造主題樓宇是規避同質化的有效方式。匡洪廣介紹,主題樓宇通常專注于某一特定領域或產業,比如金融、文化、設計等傳統產業以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型產業。通過打造主題樓宇,可以形成產業集聚和升級,加強企業之間的聯動合作、資源共享。

發展樓宇經濟關鍵還在政府要轉變觀念。匡洪廣表示,一二線城市應該把樓宇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抓手,政府要做好樓宇經濟的頂層設計,要學會“算大賬”,充分發揮政策“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建立“政府牽頭、共治共享”的樓宇經濟新機制,撬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把政府的產業訴求、運營商的經營訴求、企業的發展訴求有機結合,把樓宇的“招租”和政府的“招商”緊密關聯,積極探索以樓宇經濟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創新存量時代大都市中心城區產業治理機制,構建區域競爭新優勢。

“只要成功構建政企聯動的合作機制,中國的樓宇經濟有望達到世界級水平,樓宇經濟一定會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匡洪廣說。

責編:劉奕楠

一審:劉奕楠

二審:曹嫻

三審:李志林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