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中國用一生探索也不夠”(導師與我談中國①)
(資料圖)
羅元勝(右)和他的導師合影。
作者導師在中國考察時留影。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供圖
羅元勝在比利時留學,他的導師高曼士是一名建筑歷史學者,曾多次來華訪學,考察過大量中國建筑,對中國文化十分感興趣。
不久前,高曼士向羅元勝說起了自己與中國的緣分,一起來聽聽他們對于中國的城市發展、建筑、文化的討論。
我的導師是位“中國通”
兩年前,我有幸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赴比利時魯汶大學開展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博士研究,師從建筑歷史學家高曼士(ThomasCoomans)教授。導師這個優雅的中文名,是多年前由比利時魯汶大學的一位漢學家和東南大學的一位教授給他取的。
在此之前,我曾在同濟大學有幸聆聽過高曼士老師關于中西方建筑交流的一場講座。當時他淵博的學識、對中國文化的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和他共同研究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后來,我在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留學,偶然間發現了大量近代西方人記錄的中國建筑圖像檔案,但并未得到充分研究。我意識到這有望成為一個極具價值的跨文化研究課題,于是我擬寫了一份簡要的博士研究計劃向高曼士老師請教。老師很重視我的研究計劃,就這樣我們有了進一步的聯系,師從他讀了博士之后,他悉心指導我繼續推進該研究。
在我博士入學以來的兩年里,高曼士老師不僅在研究和生活中給予了我許多支持,還時常展現出對中國文化濃厚的興趣。我慢慢了解到,原來高曼士老師是一位真正的“中國通”:他培養過十幾位中國博士,曾多次來華訪學,至今還在北京大學兼職教學。此外,他考察過大量中國古建筑,與中國考古文博和建筑界的學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國內外發表過大量關于中西方建筑交流的著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與互鑒作出了重要貢獻。
就在今年5月,高曼士老師再次踏上了中國之旅。返回比利時不久,老師與我相約聊天,講起了他與中國的緣分和對跨文化研究的感悟。
高曼士老師興奮地向我列舉了他去過的中國地方: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內蒙古、山東……他不禁感慨道:“廣袤的中國用一生探索也不夠。”
他很喜歡北京,回憶說:“多年前我曾住在一個離故宮很近的胡同里,巷子旁還有幾個修鞋攤,鄰居們對我這個‘老外’很友好。”今年,高曼士老師故地重游,他感慨道:“故宮周邊地區相較于以前城市化更明顯,而街邊小攤的風貌依然被保留得很好。”
他驚嘆于上海的高速發展,他說:“12年前,佘山地區還是大片農田,如今高樓鱗次櫛比。”高曼士老師鐘情于上海的夜晚:華燈初上,外灘兩側矗立著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筑,在彩燈的輝映下交相奪目。他說:“那是充滿生機的繁榮美景。”
今年來中國,高曼士老師與久別重逢的中國朋友們再度相聚,并應邀在多所院校分享他近期的研究。他很善于和中國朋友交流。他認為,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學術交流應該盡量少用晦澀的詞匯。作為建筑史學者,他擅長用繪圖與中國朋友交流:“我去中國都會攜帶素描本,我已經畫了無數中國建筑。在中國鄉村,繪圖可以消解方言帶來的交流障礙。”他提到,當村民看到他的草圖時,總會引導他前往有趣的地方,邀請他一同品茶。這是因為村民感受到了高曼士老師對他們的濃厚興趣。
此外,他還追憶起多年前在北大與教授們合作出版書籍的經歷。他說道:“當時我對中文出版一無所知,但我們的書需要雙語排版,故工作量很大。互相信任、尊重和學習促成了這次愉快的合作,也促使我決定要繼續帶更多外國學生到北大交流。”
導師眼中的跨文化交流
高曼士老師生長在一個跨文化背景的家庭,他的父親曾在剛果工作,兄弟在印度尼西亞生活,女婿來自巴西,外孫女有多重國籍。他對新事物充滿著好奇。他熱愛中國美食,認為很多在歐洲被忽視的食材,被中國人用到極致,做出了各類美食。他還說:“在中國,用餐是一項充滿儀式感的社交活動,中國人喝茶注重儀式感,茶具精美且有系統的流程。”
高曼士老師對中西方建筑交流的興趣始于他在中國北方鄉村發現了一批幾乎與西方相同的建筑。他渴望理解其中的淵源,深入研究后他發現:“這兩者并不完全相同,特別是在建筑材料、用途和朝向等方面存在微妙的差異。”
他認為這是受當地環境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影響,而與建筑風格無關。他說:“中國匠人在修筑時融入了部分西方元素,根據特定需求創造出獨特之處,這體現了中國匠人的偉大智慧。因此,要做好中西方的文明互鑒工作,就必須要先深入地學習中國古老的文明,包括中國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等。”
高曼士老師擁有十幾年的跨文化教學經歷,在他和中國學生的相處中,他發現:“中國學生善于思考,喜歡在課間來找我提問,常是深思熟慮過的好問題。”
上高曼士老師的課時,我發現他介紹中國建筑時并不僅依靠幻燈片,還展示過他不辭辛勞從中國帶回的磚。
他解釋道:“這樣大家不僅可以直觀地體會中西方制磚工藝的差異,還會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磚都是紅色的,很多磚是青色或灰色的。”我隨即問高老師,為何要向西方學生介紹這么多中國傳統建筑。他回答道:“我想讓學生明白,以西方磚石建筑為基準的保護觀念并非適用于所有情況,將其強行應用于東亞的木構建筑會引發很多問題。”他進而總結道:“跨文化交流同樣如此,我們需要擁抱多元的價值觀,學會包容和理解。”
(作者系比利時魯汶大學建筑系博士研究生)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抖音物流評分很低是怎么回事?物流評分如何提高?
中報觀察 | 招商蛇口多元進階
星電音聯盟成都終極派對之夜門票價格及購票入口2023
排行
最近更新
- “廣袤的中國用一生探索也不夠”(導師與我談中國①)
- 武漢官宣“認房不認貸”,9月1日起施行
- 三大上市豬企上半年虧損總額超百億 牧原、新希望同比減虧
- 飲水點“2.0版”,上線!
- 快快評丨“牛郎織女雕塑”再曝威脅信事件,被攪的渾水到底有...
- 江蘇各地多措并舉 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 公示|贊成丁橋項目公示 規劃8幢7-11F小高層
- 江西省放大農業綠色生態優勢
- 現代化邊境幸福村丨土卡河——陸地上的小漁村
- 萍鄉橫崗村:“后進村”變身“后勁村”
- 四大工程撬動山東現代輕紡產業量質齊升
- 受臺風“蘇拉”影響,鐵路上海站計劃停運24趟旅客列車
- 2.7萬余名大學生在川“逐夢揚帆”
- 李湘身高多少?年齡多大?_李湘和王岳倫復婚是真的嗎
- 機械鍵盤怎么拆電源板_機械鍵盤怎么拆電源板視頻
- 昆明升庵祠舉行開筆儀式
- 8月31日我樂家居漲停分析:家具家居,新零售概念熱股
- 當小娃娃與大國重器相遇,會有怎樣的火花
- 中馬傳動:公司生產不涉及機器人概念
- 中蒙國際旅客列車恢復運行
- 為建設航天強國匯聚青春力量
- 日本敦賀核電站2號機組供水處理建筑內發生火災
- 小鵬超快充站完成百城覆蓋 :5分鐘即可充電200公里
- 【新時代的貴州人】鄧燔:“海歸”博士逐夢“黔茶”
- 淮劇《村里有個管得寬》百場巡演活動啟動
- 保險公司:新能源出險率比油車高近1倍
- 2023年“探尋北斗之旅”主題科普活動舉辦
- 生日快樂!殲-15戰機首飛14周年
- 喜訊,2023年研考國家線出爐,9個專業降分,狂歡吧,朋友 3月...
- 思享無限美股跌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