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能 > 正文

上海浦東新區積極探索 “政務智能辦”審批模式

企業服務中心大廳  攝/王春

3月16日,羅欣健康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法務高級主管洪安祺來到上海市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下稱“企業服務中心”)辦理住所以及經營范圍變更等事務,從來時的兩手空空到回程時手中攜帶著章程修正案、股東會決定等三份由人工智能自動生成的文件,期間花費時間不到十分鐘。

“來的時候拿了一份營業執照,但是窗口辦理人員也沒有用到”,洪安祺告訴記者,辦理該項業務基本上可以空手過來,并且她本人沒有填過任何材料,材料都是由機器自動生成的。

這就是目前浦東新區正在積極探索的 “政務智能辦”審批模式。企業服務中心從企業辦事需求出發,力求在企業辦事“最后一米”上發力,從根源上解決審批難、審批煩的問題。

據悉,“政務智能辦”模式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搭建智能輔助審批系統作為后臺支撐,涉及審批規則梳理、審批流程再造等,是對傳統審批模式的重塑。在技術層面,企業服務中心致力于打造“政務智能辦”智能引擎以及構建智能審批全流程閉環。

浦東新區在全國率先開發人工智能輔助審批系統,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發明專利。通過將人工閱讀材料轉變為人工智能閱讀材料,人工判斷轉變為人工智能判斷,避免了傳統審批模式下因工作人員業務知識儲備不足、對材料理解不全面等原因造成的低效和錯誤,實現審批結果一次提交、事項一次辦成。“從前企業辦理事務需要經歷咨詢、取材料、修改材料、再提交材料等一系列復雜的流程”,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黃海霞說,“但現在他們在咨詢這一步就能夠把事情全部辦好。”據悉,2020年11月,浦東新區“政務智能辦”全面覆蓋企業服務中心商事登記領域綜合窗口。

此外,依托人工智能輔助審批系統,窗口工作人員與企業辦事人員開展“一問一答”,確認企業辦事需求信息,自動形成標準、完整、準確的申報材料,并啟動智能審查,后臺自動反饋數據,形成全流程閉環,推動“政務智能辦”不斷迭代升級。

審批方式從傳統模式下的人工審查,到新模式下的“機審+人核”,體現了服務方式從粗放式服務向智能化精細化服務轉變。從前漫長的審批流程如今已經化繁為簡,技術賦能的背后體現的是政府工作理念和自身角色定位的轉變。

黃海霞表示,“行政審批從傳統模式下企業需無條件適應政府辦事規則,轉變為了‘政務智能辦’模式下政府要按照企業需求改造業務流程”。傳統模式下窗口工作人員只需被動接收、審查材料,而新模式下則需利用專業知識主動引導、幫助企業準備材料,這也體現了工作人員角色不斷從審查員向服務員的轉變。

“政務智能辦”實現審批要素、審批要件、審批邏輯的標準化、顆粒化和可視化,有效解決了企業辦事堵點痛點,大大提升了行政審批準確度和效率。以內資企業變更經營范圍事項為例,原來企業需填報3份材料51個要素,現在借助“政務智能辦”,企業只需提供變更后的“經營范圍”1個要素,系統在窗口工作人員操作下即可自動完成事項審批。企業辦事人員的學成本、時間成本明顯下降,辦事體驗顯著上升。據悉,截至2021年2月底,“政務智能辦”共服務企業3762家,審批一次通過率超過98%。

吳紅梅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關鍵詞: 政務智能辦 審批模式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