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能 > 正文

世界快播:直擊急診科護士長崔曉梅的一天:晝夜不停 用溫暖治愈病患

(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信網6月21日訊(首席記者 叢黎)急診可以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這里,每天都會接觸形形色色的病人,常常要面對外傷、車禍、醉酒、呼吸衰竭、猝死、中毒……往往這些病癥大多發病快、急,病種復雜,必須在短時間內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地搶救,這也是大多數人們對于急診科的固有印象。在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西院區(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這里的急診科或許并沒有太多與死神抗爭的瞬間,雖然每天人頭攢動,可來這里的人十有八九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一聲簡單的問候,一把及時的攙扶,一絲溫柔的話語,相比之下,這里的急診科顯得略有不同,緊張的氣氛下更多了一些溫情,這里的醫護用執著和堅定守住了“生命線”,用真誠暖心的服務詮釋著“醫患情”。近日,信網記者走進急診科,跟隨護士長崔曉梅的腳步,記錄下了急診科的那些事兒。

“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分鐘會進來一個什么情況的急癥患者。”這,就是急診科,也是護士長崔曉梅的工作“主戰場”,200多米的急診科走廊不算長,卻記錄著崔曉梅每天的步履匆匆。


(資料圖)

整理儀容準備上崗。(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早上7時30分,像往常一樣,崔曉梅早早到崗,換好工作服,簡單整理了一下儀容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作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崔曉梅就是要親自巡視并看望前一天收治的重癥患者,了解他們的最新情況和狀態。

急診科晨間例會。(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急診科實行24小時輪班制,每天早上8點是急診科的例行會議,值班護士和醫生需要交待前一天新入的急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療情況,崔曉梅及急診科主任姜榮欽會落實科室出現的問題,安排接下來工作的重點。

“昨天晚上收治的患者是一位94歲高齡老人,入院時出現心絞痛,進行了相關處理,老人情況得到了明顯緩解,目前仍在進一步留觀。”值班醫生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一一介紹,十分詳細且處置及時,整個會議時間不長,卻十分精要,治療及護理思路清晰且嚴謹。

護理組早會。(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8時15分,結束了整個科室的例行會議,護理組的“每日一會”也照常開始。“昨天患者李阿姨跟我反映,咱們病床的床褥比較硬,躺上去不是非常舒適,這個問題我們要抓緊落實解決,嘗試多墊幾層看看情況會不會得到改善,雖然肯定不如家里的舒服,但既然問題存在,我們就要盡可能去改善,從身邊小事做起,真正做到患者有問題,我們有回應。”護士長崔曉梅在會上說。此外,為了能夠督促護士們不斷提高專業能力,提升急救處置效率,崔曉梅每天都會給大家“留作業”,第二天在早會上進行提問,大家熱情回答,交流熱烈,針對護士回答的情況進行進一步完善和講解,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科室的護理水平穩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也在明顯提高。

在急診導醫臺巡視。(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此外,崔曉梅還強調了預檢分診的注意事項,“對于一些急性心梗患者,他們的病癥表現往往不僅僅是胸痛,護士在遇到這類患者時,一定要多問一句,同時,我們也可以為患者進行中醫按摩,暫時緩解他們的不適,等待醫生的進一步救治。”崔曉梅介紹,

整理器械和耗材。(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調試設備。(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8時35分,會議開完,大家各司其職,作為護士長的崔曉梅來到了外科換藥室,器械柜里整齊擺放著各類急診科所用的器械、藥物等耗材。只見她仔細查看,對照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一遍遍核實,核實完成后還會再檢查一下藥品的外表塑封有無破損。“到了夏季,青島本身就會比較潮濕,我們醫院離海邊也近,這些藥品必須得每天檢查,以免受潮影響使用,只有及時發現才能盡快補充,這都是每天必做的。”崔曉梅說。隨后,她又來到急診留觀室,對于急救設備進行了逐一調試,保證了急救設備100%的完好率。

為老人測量血壓。(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9時10分,家住附近的居民陳女士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了急診科,老人早起血壓有些高,頭暈,家人不放心趕緊帶著老人來到醫院,護士長崔曉梅立即將老人帶好留觀室等待,量血壓,指導家屬如何辦理掛號就診等手續。

為患者查看尿管情況。(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就在這時,90歲的王女士來到了急診,原來,這位老人是醫院的“老朋友”,由于長期帶尿管生存,老人臥床時一不注意就會晃動到尿管,這時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進行調整,以免給老人帶來不適。“我們醫院靠近老城區,老年患者比較多,尤其是一些慢性病、長期臥床的老人,更換尿管、胃管是是他們的日常需求,就近就醫對于老人及家屬來說是最為方便的,有很多老年患者來到我們醫院就不愿再輾轉其他醫院了,我們這里的服務和專業能力都非常受患者肯定。”崔曉梅說。

幫家屬聯系病房。(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10時20分,一輛救護車穩穩停在急診門口,從擔架上抬下來的是一位轉院老年患者,需要到針推康復二科住院進行治療。“請問老人是直接轉進病房嗎?是哪個科室確定了嗎?”崔曉梅趕緊上前與家屬溝通,可家屬只清楚是二號樓,其他也表述不明白,見狀,崔曉梅趕緊拿出手機與病房科室聯系。“我這里有一位轉院的老人,家屬說是要找孫主任,是直接轉去病房嗎?你們那邊準備接收一下,我馬上聯系人員將老人轉送過去。”崔曉梅的及時處理讓患者及家屬感到放心。

氣管插管培訓。(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處理好相關事情,崔曉梅帶領著幾位手頭工作不忙的護士們開始了氣管插管培訓,崔曉梅親自演示,精確到每個流程和細節,嚴格控制時間。針對每次培訓所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糾正。培訓完成后,從頭忙到尾的崔曉梅已經熱得滿臉通紅。雖為護士長,可在她看來,只有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才能帶領這個團隊不斷向前。

解答患者疑問。(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查看留觀病房患者情況。(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11時10分,正在留觀病房巡視的崔曉梅接到了家里的電話,作為二胎媽媽的她因工作的特殊性,平日里很少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幾乎都托付給了了家里的老人,老人在電話中說大寶有些感冒發燒,從學校里面把孩子接了回來,只見她簡單跟老人囑咐了幾句,便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

“大寶今年上四年級,小寶還沒上幼兒園,這次生病的是大寶,這幾天就看她不是很舒服,還是沒躲過發燒,家里有老人在照顧,我也不是很擔心,其實也確實是顧及不上她們。”崔曉梅告訴記者,自己和愛人都是醫務工作者,有時候晚上兩個人還會同時加班,對孩子幾乎屬于“半放養”狀態,陪伴孩子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話語中表露著對孩子深深的內疚。

臨近中午,護士們分成兩組,輪流吃飯,以保障科室人員隨時在崗,在急診科,休息和吃飯從來沒有固定時間,匆忙吃幾口就投入“戰斗”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盡管如此,為了能夠保障醫護人員能夠有一個休息的空間,作為護士長的崔曉梅可沒少花心思。

“小屋”。(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護士長,我們先去小屋了,你忙完記得吃飯。”一名護士口中的“小屋”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崔曉梅帶著記者來到了這個“神秘”地方。那是一間離急診科不遠的小房間,里面差不多就只五六個平方,走進去卻發現“別有洞天”。里面整齊擺放著一張上下床,桌子上擺放著一些日常用品,墻上貼滿了各種時期的照片,陽光照射進來,小屋里格外溫暖。

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這個房間其實很小,主要是為了能夠讓醫護們有個休息的地方,但又不想太冷清,所以就簡單裝飾了一下,讓大家覺得更加溫馨一些,時間久了,這里也成了很多同事的第二個‘家’,工作上的不順心和小情緒在這里得到了疏解。”崔曉梅一邊說一邊和記者分享著墻上的照片,業余愛好攝影的崔曉梅細心地將工作中的一些難忘瞬間全部用鏡頭記錄了下來,每一張照片的拍攝日期、地點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崔曉梅都會清楚記得,看著滿墻的照片,這些珍貴的回憶,崔曉梅視如珍寶。

指導患者家屬辦理住院等手續。(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下午1時30分,急診科走廊上的患者多了起來,患者陳先生因外傷來到急診科,只見患者的右手小拇指腫脹得十分明顯,已經有些發紫,護士們趕忙將他帶到處置室進行傷口處理。

近期,急診門診上的發燒患者數量明顯上升,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家屬對此更是不敢有一絲馬虎,作為急診科護士長的崔曉梅了解家屬的心情,懂得患者的需求,用溫柔的話語幫助著每一位需要幫助的患者,一切做到忙中有序,給予患者最大的安心和鼓勵。

2時45分,呼叫鈴響了,有位老年患者出現突發情況,崔曉梅跑步前行,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救治,與時間賽跑,幫助患者脫險。“急診科工作雜,接診的患者形形色色,忙忙碌碌,實在是太多了,只要在崗,腦子里的這根弦就得一直繃著,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在這里,接觸了太多生死離別,遇到過家屬的一些不理解甚至謾罵,心情也會跟著跌宕起伏,可哪怕如此,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能做的就是盡全力搶救,整理好自己的心情,隨時‘上陣’”。崔曉梅向記者講述著,或許她們并不需要刻意去描述一些生動的故事,因為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平凡卻又不平凡的。

下午4時的急診科走廊里依舊人來人往,崔曉梅的腳步也依舊穿梭在各個房間,絲毫未曾休息,手機不離手,筆記本隨時從口袋中掏出,急診科一天的工作無疑是充實的,充滿著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可崔曉梅的內心卻無比堅定。

忙碌的背影。(來源:信網 首席記者 叢黎 攝)

崔曉梅的一天只是當前急診科醫護忙碌狀態下的一個縮影,伴著落日的余暉,她的的背影令記者印象深刻,世間最治愈的溫暖莫過于因為有這樣一群不辭辛苦,晝夜無分,溫暖的守護者在我們身邊的白衣天使。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