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能 > 正文

硬件軟件都困難重重,保時捷新能源業務出路在哪?

大眾純電轉型所碰到的問題是巨大的,最明顯的就是純電車型遭遇了寒冬,不管是大眾ID家族還是奧迪e-tron家族等,全然失去了燃油車統治級的氣場。


(相關資料圖)

試想一下,一旦大眾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而轉頭全部銷售純電車型,那情況會有多么的糟糕。

如今,保時捷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

01

保時捷電動車業務為何如此艱難?

的確,保時捷盈利頗豐,但這句話并不包括旗下的純電車型。

據悉,在全球范圍內,保時捷純電跑車Taycan銷量持續低迷,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任何開過保時捷Taycan的人都知道這款電動保時捷的魅力。

盡管如此,真到了需要下單購買的時候,保時捷的粉絲和客戶都會考慮該品牌的其他燃油車。

因此,保時捷賺錢的自始至終都是燃油車。

去年的中國市場,保時捷Taycan退貨量高達980輛。

其關鍵問題是保時捷Taycan無法通過無線網絡更新,而必須去維修中心進行更新。

這對于中國顧客而言,這個問題是非常致命的。

02

最大的問題出在哪里?

很明顯,保時捷也得了大眾集團的通病:硬件和軟件都有問題。

大眾集團CEO奧利弗-布盧姆也提到,目前在集團電動車上,所持續存在的特有部件問題,在其他車企身上并不常見。

這顯然指的是困擾整個集團的車機問題,同時也指出這方面大眾已經開始落后于競爭對手。

而保時捷Taycan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原本該早已上市的保時捷純電Macan被大眾子公司的軟件問題一再推遲。

這段寶貴時間的流逝,意味著競爭對手正在慢慢吞噬緊湊型電動SUV的高端市場。

而面向年輕顧客的純電718系列也不得不要到2025年才能啟動。

03

短期之內能否解決?

先說結論:困難重重。

為了車機問題,大眾品牌還能找小鵬合作,甚至奧迪品牌都已經俯身找了智己,勉強算是門當戶對。

那么保時捷這樣的超豪華品牌在國內如何找到對應的自主品牌合作呢?

可能性幾乎為零。

那么保時捷的車機能力提升,唯有等到集團通過自我發展或者是收購其他公司后,整合出最出色的車機,才能給到保時捷。

掐指一算,這起碼是4年。

而無論哪一款車型錯過4年上市,或者以落后的技術多賣4年,對于市場份額而言都將是災難性的。

看來,未來一段時間保時捷的確會有些難。

結束語

因此,大眾集團針對眼下的車機問題,又是撤換裁員,又是找合作,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而現實情況也的確說明了,一旦短期內這個問題不妥善解決,不管是大眾還是奧迪,甚至是保時捷都將在純電轉型之路上喪失主動權。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