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能 > 正文

量化和但斌 吵起來了?又和好了?

近日,量化可謂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自本周一A股市場沖高回落后,量化交易“助漲殺跌”“砸盤”“被監管問詢”的聲音此起彼伏,諸多量化私募還寫起了“小作文”自證清白。一直到周四,關于量化的質疑聲還沒有停止,主觀多頭策略私募和量化私募間的火藥味更是越來越濃。


【資料圖】

有量化私募人士透露,此前東方港灣創始人但斌在社交平臺上表示:“為何量化機構可以T+0,普通股民不可以,要么恢復T+0,要么都不允許!”于是,8月30日晚間,部分百億級量化私募高管在社交平臺發文諷刺但斌持有納指ETF。8月31日,神農投資創始人陳宇則發文稱:“量化不就是割韭菜嗎?”

一時間,主觀與量化似乎水火不相容。但事實上,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主觀與量化是兩種投資策略,并非對立面,甚至未來會有多家私募探索融合發展之路。8月31日,但斌就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無論量化還是主觀多頭,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才能生存?!?/p>

九坤投資創始人王琛也表示:“主觀也好,量化也好,首要前提是給投資者賺錢。”

量化組團寫“小作文”

本周以來,市場對于量化的質疑聲此起彼伏,多家量化私募“組團”澄清相關質疑。

比如,8月28日晚間,九坤投資創始人王琛通過社交平臺轉發了一篇文章《砸你X的盤,量化才是大A的脊梁!》,并配文字稱:“中國量化已經承受了太多莫須有的惡意,說量化砸盤純屬無知,不是傻就是壞。永遠滿倉的中國量化基金,才是大A的脊梁?!?/p>

隨后,靈均投資董事長蔡枚杰也轉發了上述文章,所配文字與王琛相同。

準星量化創始人汪沛向記者透露,近日已聯合幾名百億量化創始人說明自己28日當天的實際操作,并表示量化基金不會執行如此大規模的激進賣出。

聚寬投資還撰文表示,目前國內A股規模最主流的量化產品,主要是指數增強產品和市場中性產品,以聚寬為例,指數增強產品的規模約占到公司總管理規模的85%。量化指數增強產品,是在對標指數的基礎上,通過數量化的方式進行股票優選,從而獲得指數收益(beta)以及超越指數的超額收益(alpha)。因為量化主要預測“相對好壞”,而非“絕對漲跌”,所以量化選股策略幾乎都是滿倉運行。以聚寬為例,幾乎所有產品的股票倉位都≥95%。

主觀與量化開啟“互懟”模式

除了自證清白,部分量化私募掌門人與但斌隔空“互懟”。

有量化私募人士提供截圖稱,但斌曾在社交平臺轉發文章《量化基金,今天砸盤的主力軍》,并配文字稱:“不太懂量化基金,但是按文中說法,為何量化機構可以T+0,普通股民為何不可以?應該一視同仁,要么恢復T+0,要么都不允許!”

8月30日晚間,兩家大型量化私募高管便不約而同在社交平臺上轉發了一篇文章《太火了!但斌、橋水都在買!》,并配文字諷刺但斌二季度末持有納斯達克ETF。

對于量化私募的種種發聲,部分私募大V并不認同,甚至發文“怒懟”量化。

8月31日,神農投資創始人陳宇在社交平臺上表示:“量化要發展,但是發展的次序、節奏、規模、品種應循序漸進,應服從大局。但現在量化不就是在割韭菜嗎?并非‘A股的脊梁’。”

主觀與量化為何針鋒相對?

事實上,自2019年量化私募快速發展以來,主觀多頭策略和量化多頭策略私募時不時便會傳出對立之聲,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

“客觀來看,主觀多頭策略和量化多頭策略只是市場上兩種不同的投資方式,而且參照海外市場的發展情況,大多數主觀多頭策略私募也會采用程序化交易的方式,因此二者不是對立面,而且近年來,兩種策略中均涌現出了中長期業績亮眼的管理人。”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與主觀多頭策略私募的戰火正在逐漸平息。

8月31日,但斌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我對量化交易完全贊同,也認為人工智能取得突飛猛進發展的背景下,(量化)發展的越來越快是大趨勢。市場很殘酷,誰做得好就會贏得掌聲,無論量化還是主觀多頭,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才能生存。”

王琛8月30日也轉發文章《主觀和量化,誰才是大跌下的軟骨頭?》,并表示:“我不贊同這篇文章對于主觀是‘軟骨頭’的說法,有吸引眼球之嫌,畢竟主觀也好,量化也好,首要前提是給投資者賺錢?!?/p>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