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智能 > 正文

青年突擊隊創新賦能上海臨港第一高“拔節生長”


(相關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先藕潔)9月6日,由中建二局參與投資建設的臨港在建最高標志性建筑西島金融中心項目主樓核心筒全面封頂。該項目由中建二局華東公司承建,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新片區金融總部辦公為主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作為上海臨港現代服務業開放區最重要的產業載體和區域新地標,對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打造好這一名片工程,項目組成青年突擊隊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重點圍繞工業化、數字化主線,在新材料、新裝備、新技術上不斷攻關,實現了智慧建造、精益建造、綠色建造等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封閉施工,智能抬升,實現了高樓的工廠化建造,安全又高效”,中建二局項目青年突擊隊隊長吳逸口中的這一全新的造樓方式,“主角”正是智能集成超高層造樓機。

臨港西島金融中心項目采用智能集成超高層造樓機,助力項目高效建造。中建二局張家興/攝

超高層造樓機內部“別有洞天”,分布著各類支架、鋼框架、投料區、控制區等,附著變頻振動器位于造樓機的一體化鋼模板上,可以完成高質量的混凝土振搗。造樓機的頂部是遙控液壓布料機,可以高效進行混凝土澆筑。其底部則是“中樞系統”總控室,可以自動采集并分析位移及壓力數據,及時控制糾偏,全天候“站崗放哨”,讓建造過程更安全,質量更有保障。

吳逸說,“造樓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部自動造樓的機器,它是把施工構件工廠直接搬至現場。”其主架體中設置墻柱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層、墻柱大模板作業層、外墻修補層,通過智能手段控制,豎向結構的各工種可以同步流水施工,人在內部各司其職,結構安裝、鋼筋綁扎、模板支設、混凝土澆筑可同步施工。每完成一層,造樓機會在總控臺的控制下,緩緩向上攀爬,直至抵達近200米高度。

與傳統的超高層建造方式相比,超高層造樓機有效減少了建筑垃圾排放,操作人員數量相對傳統施工工藝可節約50%,施工效率提高約30%。

項目青年突擊隊員在創新工作室進行智能設備調試。中建二局張家興/攝

為擦亮創新名片,“硬核”黑科技競相登場。由于工程基坑深且四面環湖,存在很大的水土流失隱患。由項目青年突擊隊骨干、劍橋大學博士陳靜濤領銜研發的基于分布式光纖的深基坑智能監測技術,將傳感光纖埋入基坑圍護的冠梁,形成內嵌“光纖感知神經網絡”,具有全方位、大范圍、長距離等優點,提升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智慧感知能力與安全系數,成為世界范圍內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在超長灌注樁中的首次應用。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